右中允
官名。明清詹事府所属机构右春坊之职官。与右庶子、右谕德等共掌记注、纂修之事。明洪武十五年(1382)始置。二十五年,改詹事院为詹事府,始为詹事府右春坊属官。额二人,正六品。虽沿古制为太子东宫官属,实仅为翰林官迁转之阶。清沿置。初二人,俱由汉人充任。康熙十四年(1675)定满、汉各二人。三十七年省满员一人,五十二年省汉员一人,只留满、汉各一人,遂为定制。亦正六品。汉员初兼翰林院编修衔,乾隆末停兼衔。光绪二十八年(1902),詹事府省入翰林院,遂废。
官名。明清詹事府所属机构右春坊之职官。与右庶子、右谕德等共掌记注、纂修之事。明洪武十五年(1382)始置。二十五年,改詹事院为詹事府,始为詹事府右春坊属官。额二人,正六品。虽沿古制为太子东宫官属,实仅为翰林官迁转之阶。清沿置。初二人,俱由汉人充任。康熙十四年(1675)定满、汉各二人。三十七年省满员一人,五十二年省汉员一人,只留满、汉各一人,遂为定制。亦正六品。汉员初兼翰林院编修衔,乾隆末停兼衔。光绪二十八年(1902),詹事府省入翰林院,遂废。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 (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班,拟先锋将军等号,大通三年 (529)定制后,改拟伏波将军等号。
官名。史在古代本为记事记言之官。《周礼》春官之属有太史,则掌天象、历法。汉代太常的属官有太史令及丞。汉初的太史令兼有修史之责。东汉时秩六百石,掌记天时、星历、良日、时节、禁忌、瑞应、灾异诸事,有丞一人
二官均为考工令之佐官,助令行施职事。详“考工令”条。
官名。明朝时因倭寇入侵,乃专设备倭一职于沿海要害处,以进行防御。
官制用语。考核官吏政绩的制度。周朝每三年进行一次。依据考核成果或赏或罚。《周礼·天官·大宰》: “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明孝宗弘治(1488—1505)中定大计之法督考之。地方官三年一朝,于
官名。尚书省七兵曹长官。三国魏始置五兵尚书,掌管军事行政,领中兵、外兵、骑兵、别兵、 部兵五曹。 晋朝分中兵、 外兵为左、 右曹, 实领七曹,但其长官仍沿称五兵尚书。十六国后燕始改此名。南朝多沿晋制,
初为职衔名义。唐朝非内侍省长官内侍监而受命主持内侍省事者。《旧唐书·宦官·高力士传》:“先天(712—713)中,预诛萧、岑等功,超拜银青光禄大夫,行内侍同正员。开元(713—741)初,加右监门卫将
官名。唐朝将作监所属库谷监次官,置一员,从七品下。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玉司长官,掌各种玉器的加工、制作。下设小司玉上士、 司玉中士以佐其职, 领工中士、磬工中士、石工中士等官属。正四命。隋
辽朝杂役名。属著帐户司承应小底局,由著帐户充任,为宫帐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