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氏学学录
官名。又称四氏(孔、颜、曾、孟)学录。明清衍圣公所属四氏学之属官。协掌训课四氏生徒。例由孔氏生员内选用。清制,初由衍圣公咨部题补,后改由山东巡抚验看,送部题请补授。历俸六年后可升补四氏学教授。
官名,又称“四氏学录”。明清皆置。四氏指孔、颜、曾、孟四家,四氏学是专门教授四家子弟的学校,四氏学学录是该校所属官员,掌佐教授学生。该官例由孔氏生员选用,六年后可升补四氏学教授。见《清史稿·职官三·国子监·衍圣公》。
官名。又称四氏(孔、颜、曾、孟)学录。明清衍圣公所属四氏学之属官。协掌训课四氏生徒。例由孔氏生员内选用。清制,初由衍圣公咨部题补,后改由山东巡抚验看,送部题请补授。历俸六年后可升补四氏学教授。
官名,又称“四氏学录”。明清皆置。四氏指孔、颜、曾、孟四家,四氏学是专门教授四家子弟的学校,四氏学学录是该校所属官员,掌佐教授学生。该官例由孔氏生员选用,六年后可升补四氏学教授。见《清史稿·职官三·国子监·衍圣公》。
巡按使公署的内部机构,北洋政府置,见“巡按使公署”。
官名。西汉武帝置,为统兵武官名号,以路博德为之,后渐为官名。东汉、魏、晋、南北朝,迄隋,皆置为将军名号。高昌亦置。东汉末至三国魏,地位较高。三国魏、两晋、南朝宋皆为五品,梁为武职二十四班之第四班,陈八
官名。唐玄宗开元(713—741)中所置六仪之一,位居第二,正二品,与淑仪、贤仪、顺仪、婉仪、芳仪共掌教九御四德,率其属以赞后礼。
监狱名。明置,拘禁陪都应天府地区案犯,由司狱主管。
官署名。北齐置,掌管苑囿禽兽等事务,以大囿丞为长官,属司农寺钩盾署。
官名。晋设此官,掌护南蛮,或领刺史,或持节为之。见《晋书·职官志》。
官名。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始置,秩从六品。掌祭祀社稷之事。设令二人,从六品;丞一人,从七品。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一班,拟前锋将军等号,为最低的一班。大通三年(529)定制后,仍拟前锋将军等号。
满语官名。原称“牛录额真”,后金天聪八年 (1634) 改是称。顺治十七年 (1660),定汉名为“佐领”。参见“牛录额真”。武官名。清置,见“牛录额真”。
官署名。金朝置。正隆六年(1161),海陵王攻南宋时设立,共分三道: 浙东道水军都统制府、汉南道行营兵马都统制府、西蜀道行营兵马都统制府。亦称三道都统制府。设都统制、副都统制统领本道军兵,分路攻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