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大学院

大学院

官署名。民国十六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没大学院,为全国学术研究、教育行政的最高领导机关,民国十七年改称教育部。


全国最高学术教育机关。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国民党政府设大学院于南京,直隶国民政府,管理全国学术及教育行政事宜。设院长一人,总理全院事务,并为国民政府委员;副院长一人,襄助院长总理全院事务。其下设一处五组:秘书处,设秘书长一人,秘书若干人,承院长、副院长之命,办理本院事务,秘书长兼任大学委员会秘书;学校教育组、社会教育组、法令统计组、书报编审组、图书馆组,每组设主任一人,股长、股员若干人,承院长之命,处理各大学区及不属于各大学区的教育行政事宜。院直辖机关有大学委员会及中央研究院;于必要时得设学术上及教育行政上各项专门委员会。大学院在江浙两省试行大学区制,每一大学区设大学一所,均以所在地地名命名;大学校长总理本区学术研究及教育行政事项;并设评议会、秘书处、研究院及高等、普通、扩充等部。民国十七年(公元1927年)废大学院,改为教育部,十八年(公元1929年)各省教育厅成立,大学区制亦废。

猜你喜欢

  • 户部使司判官

    官名。辽朝南面官,又称“东京户部使司判官”。户部使司官员,协助户部使处理日常事务。

  • 王国吏

    汉朝诸侯王国官吏。西汉自武帝后颁行左官律,称王国官吏为左官,对其在朝廷任职有种种限制。王国的官吏。汉朝皇子封王,其封地称国,其官员称王国吏,又称左吏。汉武帝后颁行左官律,对其在朝为官有许多限制。

  • 四大都护

    官名合称。即唐朝所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四大都护府都护。五代后唐以此为定额,仍以安东大都护为首,其安南、安西、安北三大都护次之。详见各条。

  • 州记室

    州门下吏名。南朝宋置,见“记室书佐”。

  • 掌禽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仿《周礼》羽人置,掌征收禽类及其羽毛,北周沿置。地官府虞部下大夫属官,下设掌禽下士以佐其职。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参见“羽人”。

  • 参军祭酒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中曹操置为丞相府僚属。以参军久次者为之,七品。官名,东汉末年曹操置,为丞相府属官,为参军之首,以年长任职时间长、有威望者任之,掌参谋军事。参看“参军”条。

  • 宰司

    宰相的别称。《三国志·魏书·蒋济传》:“位备宰司。”

  • 仆人

    官名。又称“圉人”。西周设官有“仆”。春秋诸侯国沿置,称仆人。掌王宫侍卫、奏报及引见宾客等。《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诸侯宾至,甸设庭燎,仆人巡宫。”《襄公三年》:“魏绛至,授仆人书。”《僖公二十四年

  • 夏官

    ①官署名。(1) 西魏、北周夏官府简称。(2) 兵部别称。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至中宗神龙元年(705)兵部改名。后代即沿用以称兵部或其首长。(3) 太平天国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天、地、

  •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官署名。元朝置。秩从二品。掌军民之务,在各道设置。领路、府、州、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转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设使三员,同知、副使、经历、知事各二员,或置宣慰使都元帅、副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