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天王

天王

1、天子的别称《礼记·曲礼下》:“临诸侯,畛于鬼神,曰有天王某甫。”注:“畛,致也,视告致于鬼神辞也。”疏:“此谓天子巡守视告神辞也。”《尚书》中称天子曰王,《春秋》中称天子曰天王,因这时一些诸侯自封为王,为区别诸侯之王,则称天子之王曰天王。见清朝顾炎武《日知录·天王》。

2、君主的尊称。《后汉书·皇后纪》:“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

3、太平天国的首领称天王。《英杰归真》:“受天真命为天王大道君王全,非自称,非人称,又非古书所称,实天父真命封为天王也。”

4、单于封汉雁门尉史为天王。《汉书·匈奴传》:“时雁门尉史行徼,见寇,保此亭,单于得……以尉史为天王。”


(1)春秋时期对周天子的尊称。春秋时,楚、吴等诸侯国相继称王,故尊称周天子为天王。《左传·隐公元年》记“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天王,指周平王。顾炎武《日知录》“天王”条说:“《尚书》之文,但称王,《春秋》则曰天王,以当时楚、吴、徐、越僭称王,故加‘天’以别之也。”后世亦泛指封建帝王,如杜甫《忆昔》诗二首之一说:“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2)北周仿《周礼》在中央官制中实行六官制度,皇帝也改称天王。(3)太平天国君主的称号。太平天国的政体采取军师负责制,天王临朝而不理政。正军师东王杨秀清死后,天王曾自任军师,旋又废军师负责制,在天王府设立朝内六部,综理全国政务,归天王直接领导。

猜你喜欢

  • 阳官

    官名。传说夏、商置,春官。掌农时。《国语·周语上》:“史帅阳官以命我司事”。韦昭注:“史,太史。阳官,春官。司事,主农事也。”官名。周置,即春官。《国语·周语上》:“史师阳官以命我司事曰:距今九日,土

  • 内膳上士、中士

    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有内饔中士四人,下士八人,掌理王及后、世子食物的烹调。北周依《周礼》置内膳上士,正三命;内膳中士,正二命。属天官府膳部中大夫。

  • 朝考

    清朝科举制度。即对新科进士再进行的一次殿廷考试,专为选庶吉士而设。始于雍正元年(1723)癸卯科。五年,经内阁会议后,成为定制。殿试后,集诸进士于保和殿再行考试,用论、诏、奏议、诗四题。由皇帝特派大臣

  • 左右清道率

    东宫武官名。唐始置,见“左右虞候府”。

  • 口义

    科举考试方法之一。此法始用于唐,是一种简单的口试。《新唐书·选举志上》说,明经科试士,“先帖文,然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唐代有的官员反对此种考试方法, 认为口试虽然灵活,但复试无凭,因此有时只试墨义不

  • 管理前锋护军等营事务大臣

    官名。见“管理前锋护军等营事务大臣处。

  • 四姓小侯

    指东汉樊氏、郭氏、阴氏、马氏四姓外戚子弟。明帝时崇尚儒学,特为四姓子弟立学,号四姓小侯。以其非列侯,或以年小获封,故称小侯。汉明帝称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四姓子弟为小侯。因其非列侯,故称小侯。《后

  • 官名。① 西周武官。《师旂鼎铭》: “师旂众仆不从王征于方。”②春秋战国时掌御车之官。《国语·晋语七》:“魏绛斩其仆。”韦昭注: “仆,御也。”秦、西汉亦置,为詹事属官。西汉诸侯王国属官原有太仆,汉武

  • 对读

    官名。科举考试中特设之官。又称“对读官”。宋朝置。其制,凡士子试卷需经誊录副本交考官阅读。为防止誊写错误,特设对读所,将副本与原本校订。选京朝官和选人及粗通文理之大小使臣管理校订事,称为对读官。后代亦

  • 尚食奉御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置为殿内省尚食局长官,二员,正五品。唐朝殿中省沿置,正五品下; 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奉膳大夫,咸亨元年(670) 复旧。宋朝置四或六员,徽宗崇宁三年(1104)置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