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天策上将府

天策上将府

官署名。唐高祖武德四年 (621)为酬秦王李世民平洛阳大功而特置,掌全国征讨军事,位在王府之上。以天策上将军总判府事,有长史、司马各一员,从事中郎二员,并掌通判府事; 军谘祭酒二员,掌参谋军事,赞相礼仪,宴接宾客; 典签四员,掌宣令传达导引之事; 主簿二员,掌省覆教命; 录事二员、记室参军事二员,掌书疏表启,宣行教命; 功曹参军事二员,掌官员假使、仪式、医药、任命、考课、禄恤、铺设等事; 仓曹参军事二员,掌粮廪、公廨、田园、厨膳、过所等事; 兵曹参军事二员,掌兵士簿帐、差点等事; 骑曹参军事二员,掌马驴杂畜簿帐及牧养支料草粟等事; 铠曹参军事二员,掌戎仗之事; 士曹参军事二员,掌营造及罪罚之事; 参军事六员,掌出使及杂务处置之事。九年 (626)省。五代后唐时,楚马殷请依唐故事开天策府置官属,亦拜天策上将军。


官署名,唐置,其中天策上将一人,掌国之征讨,总判府事。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并掌通判府事。军谘祭酒,掌室传导引。主簿,掌省覆教命。录事、记室参军事,掌书疏表启、宣行教命。功曹参军事,掌官员假使、仪式、医药、选举、考课、禄恤、铺设等事。仓曹参军,掌粮廪、公廨、田园、厨膳等事。兵曹参军事,掌兵士簿帐、差点等事。骑曹参军事,掌马驴杂畜簿帐及牧养草料等事。铠曹参军事,掌戎仗。士曹参军事,掌营造及罪罚。参军事,掌出使及杂检校。见《旧唐书·职官一》,参看“天策上将”条。

猜你喜欢

  • 宣授

    宋制,官员由枢密院任命者称为宣授。元制, 自一品至五品为宣授,以皇帝的“制”任命之。

  • 中涓大夫

    官名。金、元内侍阶官。金二十五阶之第十一阶,秩正六品下。元十四阶第六阶,从四品。官名。金代为正六品下内侍官,元代为从四品内侍散官。见《金史·百官一·内侍》、《元史·百官七·内侍散官》。

  • 南北互调

    官员任用限制之一。此制实行于明初,见“回避”。

  • 市佐

    官名。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大都督府置一员,与史、师掌分行检察州、县之市。

  • 左司员外郎

    官名。唐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始置,隶尚书都省,员一人,从六品上,与左司郎中同为尚书左丞副贰,监管吏、户、礼部诸司政务,举稽违、署符目、知宿直,位在诸司员外郎上; 中宗神龙元年(705)省,次年复置

  • 诸司使

    官名统称。唐朝后期始置,多以宦官充任。五代改用武臣。宋初尚有实任者,后多不领本职,仅为迁转之阶。分东、西二班,各二十使。东班有皇城使、翰林使、尚食使、御厨使、军器库使、仪鸾使、弓箭库使、衣库使、东绫锦

  • 画堂

    宫中绘有彩画的堂室,也称画室。《汉书·成帝纪》:“孝成皇帝,元帝太子也。母曰王皇后,元帝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参看“画室”条。

  • 军中杂职官

    官类名。太平天国军中除正职官外,均设有各种典官,经办一切军需,文书诸务,合称军中杂职官。军中典官多数与同名的天朝典官职掌相同,少数为军中所特设, 如典绳索一职,是专管军中所需绳索的。

  • 工侍

    “工部侍郎”省称。

  • 左陶尹

    官名。战国燕置。主管左陶机构的长官。战国燕国陶文有“左陶[尹]”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