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头下州军

头下州军

即“头下军州”。


辽代契丹贵族所属的私人州县。亦称头下军州,“头下”又作“投下”。辽代对外作战,诸王、外戚大臣和诸部可以私军从征,所获俘虏,即归诸王、外戚大臣和诸部所有,加以私奴,建立头下州军。由朝廷赐给“军额”,即赐给州名和军号,并依朝廷派遣到头下州军的官吏以及州军本身大小的不同,而有节度州与刺史州之分,前者由朝廷派置节度使,后者由朝廷派置或承认州军所有主自己任命的刺史。头下州军是贵族的私城,是独立自治或半独立半自治的城堡,不隶属于朝廷的行政和租赋管理机构,即不属于行政的某某道,兵事的某某司和皇帝的某某宫,这是头下州军区别于国家的州县和皇帝的斡鲁朵的地方。其特征有三:第一,在军事上,头下州军有自己独立的军队,其中的精锐部分被称为“部族的根本”。朝廷对于部族军队只能量借,无权征调;第二,在行政上,头下州军有自己的臣属和官吏,除节度使由朝廷直接任命外,刺史以下均以本主部曲充任;第三,在经济上,头下州军的所有主可以收取赋税。《辽史·地理志》说:“官位九品之下及井邑商贾之家,征税各归头下;唯酒税课纳上京盐铁司。”头下州军的所有主除诸王、外戚大臣外,还有公主、驸马,公主、驸马的头下州军,其州户有些不是战俘,而是出于帝后的赏赐,主要是公主陪嫁的户口,称为“媵臣户”。头下州军是否可以筑城是有严格规定的,据“辽史·地理志》记载,“横帐诸王、国舅公主,许创立州城,其余不得建城郭。”投下州军主要都集中分布在辽的原始根据地,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林西东北)的东南一带,即今辽宁省的中部地区。在辽建国初期,头下州军对辽国的统治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独立自治或半独自立治的封建城堡,对朝廷有很大的离心作用,在辽代二百余年的统治中,以宗室、公主、驸马为首的头下州军所有主,为争夺皇位而发生的叛乱、谋反事例屡见不鲜。当辽代末年,外敌金兵入侵之际,这种叛乱所引起的瓦解作用更为明鲜,“金兵一集,内难先作”(《辽史·天祚帝纪》中语),辽代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灭亡的。至元代,投下州军不设节度使,成为诸王或勋臣的食邑。凡诸王、驸马、勋臣所属的人户,称为投下。漠南北的投下户由领主自己管理,平时向领主纳赋服役,战时由领主率领出征;中原投下户集中在固定的州县,每五户向领主纳丝一斤,故又有汤沐邑、五户分丝地之称;江南投下户则向领主纳钞。

猜你喜欢

  • 王国卫士长

    官名。西汉置,属王国郎中令。《汉书·武五子传》记昌邑哀王有卫士长。东汉沿置,秩比四百石,《后汉书·百官志五》“本注”说:“主卫士”。

  • 弘德夫人

    妃嫔号。北齐置。《北齐书·后主纪》:“拜弘德夫人穆氏为左皇后。”

  • 唱名

    宋朝贡举考试中的一种仪式。又称唱第、传胪、胪传、胪唱。太宗雍熙二年(985),皇帝亲试礼部奏名举人,合格者分两日宣召,面赐及第,称为唱名。其后成为定制。科举制度中殿试放榜时的一种仪式。见“传胪”。

  • 行政院秘书长

    官名。为国民党政府行政院秘书外的长官。见“行政院秘书处”。

  • 职丧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职丧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夏采下大夫属官,掌管百官丧事,按命品以定其规格,并主持丧事。下设职丧下士以佐其职,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中京路按问使司

    官署名。辽置,主官为中京路按问使,属南面京官。重熙二十四年(公元1055年)耶律和尚曾任此职。

  • 东宫摘句郎

    官名。三国魏置,八品。隶太子詹事。官名,也称文学摘句郎或东宫文学摘句郎。三国魏置,属太子詹事,八品,掌文学摘句。

  • 御札

    官府文书名。宋朝,布告登封、郊祀、宗祀及重大号令时用之,由翰林学士起草。又皇帝手诏亦称御札。

  • 采邑

    周朝封赐公卿大夫作为世禄的封邑。《周礼·天官 ·大宰》郑玄注: “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周召、毛聃、毕原之属在畿内者。”分封制时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采邑的土地和附着于土地上的劳

  • 大鸿胪

    官名。九卿之一。秦称典客,西汉景帝改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始改大鸿胪,秩中二千石。掌少数民族君长、诸侯王、列侯的迎送、接待、安排朝会、封授、袭爵及夺爵削土之典礼; 诸侯王死,则奉诏护理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