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孝悌

孝悌

①孝悌指孝顺友爱父母兄弟者,汉朝多与力田连称。力田指力务农本者。始见于惠帝四年 (前191)。高后元年 (前187) 令郡置孝悌力田一人。文帝十二年 (前168) 又计户口增置员额,以为民表率。被举除者得免除徭役,时有赏赐,一般不担任官职。或以为皆乡官名。亦可备一说。②制举科目之一。北宋太祖开宝 (968—976) 中曾设此科,诸道、州荐举数百人,命礼部试其艺业,一无可采,皆遣回原籍。


官名,汉高后初置,为乡官,掌导乡里,助成风化。《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其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注:“三老、孝悌、力田,三者皆乡官之名。三老,高帝置,孝悌、力田高后置,所以劝导乡里,助成风化也。”《汉书·文帝纪》:“又曰: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民之师也……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导)民焉。”

猜你喜欢

  • 司要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司要司长官,下设小司要上士以佐其职,领司烜中士、伊耆氏中士等官属。正四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官名。《周礼》无此官,北周于秋官府置司要下大夫,正

  • 出使

    官员任用方式之一。明制,凡出派朝廷大员以皇帝特使的身份,巡视某一地区,处理皇帝交办事务,如都御史之派为总督,巡抚等,称为出使。

  • 小选院

    宋朝吏部侍郎铨别称。《宋史·职官三》:吏部“旧制有三司,尚书主其一,侍郎二员各主其一,分铨注拟事”,其后“凡文吏班秩品命令一出于中书,而小选院既不复置,本曹但掌京朝官叙服章、申请摄官、讣吊祠祭”。

  • 翊一府右郎将

    官名。唐朝左右卫所领内府翊卫一府次官之一,置一员,正五品上,与左郎将同为本府中郎将副贰。

  • 屯田客

    非皇帝所派而聚众屯田的首领。《三国志·魏书·赵俨传》:“屯田客吕并自称将军,聚党据陈仓,俨復率署等攻之,贼即破灭。”

  • 辩铜令丞

    官名。汉初少府所属有辩铜令及丞,武帝时改属水衡都尉,掌管铜质的鉴别,为铸钱之用。《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注引如淳说:“辩铜,主分别铜之种类也。”

  • 总统府第三局

    国民党政府总统府的内部机构。掌理有关军事命令的宣达、文件的呈转及其他有关军务事项。设中将局长一人,中、少将副局长一人或二人,少将高级参谋五至七人,上、中、少校参谋十五至二十一人,中、少校副官一至四人,

  • 马军副都军头

    见“都军头”。

  • 帐房

    清代知县幕宾名。掌理出纳钱物。

  • 宦寺

    宦官的统称。因其初有宦人、寺人之称,故名。宦官。寺指寺人,古代宫中供使唤的小臣。宦官有宦人、寺人等名,合称宦寺,即后来的阉人、太监。《新唐书·李石传》:“方是时宦寺气盛,陵暴朝廷。”宋陆游《冬日读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