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将作丞

将作丞

官名。西汉置二员,东汉置一员,为将作大匠副贰,秩六百石。三国魏沿东汉制,七品。两晋南朝省。北魏仍置。北齐为将作寺次官,员四人,从七品上。隋初因之,从七品。文帝开皇二十年(600)改将作寺为将作监,置监、副监为长贰,丞降为佐贰官,员二人,掌判本监日常公务。其后长贰之名屡变,本官相沿不改,亦称“将作监丞”。初为从六品,炀帝时升从五品。唐朝置四员,从六品下。高宗、武则天时曾随本监改名缮工丞、营缮丞,后复旧。北宋前期为寄禄官,不预监务,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为职事官,置二员,参领本监日常公务,覆检营造计帐。从八品。南宋初省,高宗绍兴三年(1133)复置,主持本监事务,兼领少府监事。十一年后复置将作监、少监,遂仍居佐贰之位。孝宗隆兴(1163—1164) 初本监职务简省,唯置丞一员,余官皆虚而不除,乾道(1165—1173)以后,以授久任台省官者及郡邑有声望者,不预营缮庶务。元末朱元璋吴元年(1367)置为将作司佐贰官,正五品。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罢。


官名,汉置,为将作大匠之副,六百石。佐将作大匠行职事。《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将作少府,秦官,掌治宫室。有两丞、左右中候。景帝中六年更名将作大匠。属官有石库、东园主章、左右前后中校七令丞。”《后汉书·百官四》:“将作大匠一人,二千石……掌修作宗庙、路寝、宫室、陵园木土之功,并树桐梓之类列于道侧。丞一人,六百石。”其后,三国魏沿置,七品。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省。北魏置。北齐为将作寺次官,四人,从七品上。隋初置,后改称监。

猜你喜欢

  • 起居注

    官名。掌侍从皇帝起居,记录其言行。周代由左史右史负责记录,汉代由宫中女史记录;晋由著作郎兼任;北魏始置起居令史,又别置修起居注二人;隋朝在内史省置起居舍人二员;唐宋在门下省置起居郎,在中书省置起居舍人

  • 协巡营

    巡警部所属机构。又称协巡队。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十月,以京城冬防紧要,巡捕力量单薄,由巡警部奏请设置。协巡营分驻荒僻地段,夜间巡逻,日间操作、巡防,接受诉讼案件,解送人犯,派遣坛差、道差,

  • 西上閤门签事

    官名。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省西上閤门副使一人,置西上閤门签事,秩正六品,掌赞导殿庭礼仪。

  • 织造监督

    官名。见“织造”。官名。清沿明制,设织造监督(也称织造),派驻江宁(南京)、苏州、杭州等地,明代由宦官充任,清代从内务府官员中选派,在驻地为钦差官,与地方最高长官平行。掌供应宫廷及公用丝织物,对内廷任

  • 资德院

    官署名。明建文元年(1399)于詹事府增置,设资德一人,资善二人,赞读、赞书、著作郎各二人,掌典、籍各一人。成祖即位罢。

  • 典东更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属东王府,员额二十人,官阶为职同将军。参见“典更”。

  • 典农

    “典农中郎将”、“典农校尉”、“典农都尉”等官的简称 (参见各条)。《三国志·后妃·明悼毛皇后传》: “迁 (毛) 曾散骑常侍,后徙为羽林、虎贲中郎将,原武典农。”泛指典农诸官,也作为“典农中郎将”、

  • 两江甲

    清朝兵部职方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额设经承一人。

  • 军政司

    官署名。清末海军部所属之机构。宣统二年(1910)改原筹办海军事务处第二司设。旋併入海军部。掌管造船舰,检校器械,兼司军港工程。辖制造、建筑、器械三科。置司长一人掌司事,下设科长三人,科员八人,录事四

  • 北院都承旨

    官名。辽朝北枢密院官员,在签书北枢密院事下。掌传达皇帝旨意,持诏宣问等事,佐理枢密院日常事务。官名,辽朝置,属北枢密院,其长官为北院枢密使,掌专对,凡大诰令、大废置、重大政事,都得应对。见《辽史·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