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将作丞

将作丞

官名。西汉置二员,东汉置一员,为将作大匠副贰,秩六百石。三国魏沿东汉制,七品。两晋南朝省。北魏仍置。北齐为将作寺次官,员四人,从七品上。隋初因之,从七品。文帝开皇二十年(600)改将作寺为将作监,置监、副监为长贰,丞降为佐贰官,员二人,掌判本监日常公务。其后长贰之名屡变,本官相沿不改,亦称“将作监丞”。初为从六品,炀帝时升从五品。唐朝置四员,从六品下。高宗、武则天时曾随本监改名缮工丞、营缮丞,后复旧。北宋前期为寄禄官,不预监务,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为职事官,置二员,参领本监日常公务,覆检营造计帐。从八品。南宋初省,高宗绍兴三年(1133)复置,主持本监事务,兼领少府监事。十一年后复置将作监、少监,遂仍居佐贰之位。孝宗隆兴(1163—1164) 初本监职务简省,唯置丞一员,余官皆虚而不除,乾道(1165—1173)以后,以授久任台省官者及郡邑有声望者,不预营缮庶务。元末朱元璋吴元年(1367)置为将作司佐贰官,正五品。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罢。


官名,汉置,为将作大匠之副,六百石。佐将作大匠行职事。《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将作少府,秦官,掌治宫室。有两丞、左右中候。景帝中六年更名将作大匠。属官有石库、东园主章、左右前后中校七令丞。”《后汉书·百官四》:“将作大匠一人,二千石……掌修作宗庙、路寝、宫室、陵园木土之功,并树桐梓之类列于道侧。丞一人,六百石。”其后,三国魏沿置,七品。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省。北魏置。北齐为将作寺次官,四人,从七品上。隋初置,后改称监。

猜你喜欢

  • 礼曹清吏司

    官署名。明朝北京行部所属六曹清吏司之一。永乐元年 (1403) 始置,设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主事一人,正六品。十八年迁都北京,遂罢。参见“北京行部”。

  • 龙武将军

    官名,唐置。唐有左右龙武军,设大将军各一人,正二品;将军三人,从三品。掌统北衙禁兵,弩摄左右厢飞骑仪仗。见《新唐书·百官四上·左右龙武军》。

  • 司制

    官名。隋高祖开皇二年 (582) 始置,为宫廷女官,六司之一。隋炀帝置为二十四司之一。员二人,从六品。属尚工 (唐改尚功) 局,掌供御衣服裁缝。唐朝改正六品。宋、金、明悉如唐制。明永乐(1403—14

  • 驱磨案

    官署名。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大理寺右治狱置,掌驱磨两推官钱、官物、文书。

  • 毡坊使

    官名。唐置毡坊使与毯坊使,分掌毡、毯制作之事。至五代合为毡毯使,参见该条。

  • 秘书监主簿

    辽官名。南面官,秘书监官员,在丞下,掌印及文书簿册之类。

  • 著录弟子

    在老师处有名籍承认师生关系,但并不一定直接受教的学生,称为著录弟子。《后汉书·张兴传》说:“声称著闻,弟子自远至者,著录且万人。”注:“著于籍录”。

  • 下牧监

    官名。唐置,掌群牧孳课之事,属太仆寺。唐制,凡养马一千匹以上不足三千匹者为下监,置监一人,副监一人,丞一人;所属有主簿一人。

  • 泉司

    宋朝提点坑冶铸钱司别称。宋代提点坑冶铸钱司的别称。见“提点坑冶铸钱公事”。

  • 开国郡公

    爵名。初指公爵中开国置官食封者,后仅为爵位名。食邑为郡,故爵前常冠以所封郡名。晋朝始置,一品。南北朝沿置。南朝梁位视三公,班次之。陈为九等爵第二等,二品,秩视中二千石。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