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崇福司

崇福司

官署名。元朝置,掌也里可温教(基督教)事务。管理本教教务和十字寺(教堂)。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置,秩从二品。仁宗延祐二年(1315),改为崇福院,升正二品;同年革所属各地也里可温教司七十二所,也里可温词讼由地方官府断决。七年,复改称崇福司,降为从二品。设崇福使、同知、付使、司丞、经历、都事、照磨等员,由朝廷任命。其下属吏员或由中书省吏部选派,或可自用; 自用吏员任满出身品级比省部选派者降一等。


官署名。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置,秩从二品。掌领也里可温教(基督教)事务,管理本教教士和十字寺(教堂)。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升为院,秩正二品,省并各地也里可温教司七十二所,其宗教事务归于本院,词讼则仍由地方官府审理。七年(公元1320年)复改为司,降为从二品。设使、同知、副使、司丞、经历、都事、照磨等官,都由朝廷任命;其下所属令史、译史、通事、知印、宣使等吏员或由吏部选派或可自用。自用吏员任满出身品级比吏部选派者低一等。

猜你喜欢

  • 太府主簿

    官名。十六国前凉置。主管太府文书簿籍,参预机密,地位在长史,司马之下,相当于辅政大臣。西凉、南凉沿袭此制。参见“太府”。

  • 左亲事府

    官署名。唐初秦王、齐王府所领侍卫府之一,有统军一人,掌领亲事,侍卫陪从。又有长史、录事及兵、铠曹参军、库直等员。太宗贞观(627—649)以后不分左、右,见“亲事府”。

  • 互市监丞

    官名。唐朝少府监互市监次官,置一员,正八品下。

  • 小吏部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吏部中大夫属官,佐吏部中大夫、小吏部下大夫掌选举事务。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省六府诸司中大夫,以下大夫为长官,遂为吏部次官。宣帝即位,复置六府诸司

  • 左军校

    陆海军官佐等级名。见“初等官佐”。

  • 榷税使

    官名。唐朝盐州乌池旧置一人,温池于宣宗大中六年(853) 置一人,掌本盐池榷税事务。乌池又有推官一人、巡官二人、胥吏一百三十人; 温池又有推官二人、巡官二人、胥吏三十九人。

  • 史官

    掌管保藏国家典籍、记录王命、著述历史的官员。殷朝史官有作册。周朝王室有太史、内史。诸侯王国亦有国史,称南史、左史、御史等。《周礼·春官》又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六官所属职官都有史。秦汉以后历

  • 三郎

    秦汉时郎官的合称。其内涵说法不一。或谓中郎、外郎、散郎。又有议郎、中郎、散郎或郎中、车郎、户郎说。又,北魏内三郎省称。秦汉时三种郎官的合称,至于具体指哪三种郎官,说法不一。《史记·秦始皇本纪》:“乃行

  • 掌书记

    官名。唐中宗景龙元年 (707)行军则置,玄宗开元元年 (713)方镇节度使府置为幕僚,掌起草朝觐、聘问、慰荐、祭祀、祈祝之文与号令、及使府升绌之事。五代各方镇皆以重金聘求。观察使府亦置。辽朝节度使亦

  • 巡洋长江舰队统制

    官名。清末海军长官。宣统元年(1909)设。一人,正二品,海军副都统加海军正都统衔充。职督率巡洋、长江二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