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戎右

戎右

①官名。春秋时晋、随等国设。又称“车右”或“”。车战时与主将同车立于车右,执戈盾护卫主将。兼管车中使役之事。大夫爵。《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 (晋文公)杀颠颉以徇于师,立舟之侨以为戎右。”《桓公八年》: “随侯逸斗丹获其戎车,与其戎右少师”。②《周礼》夏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天子所乘兵车之兵革,佐助击鼓传达军令。《周礼·夏官》:“戎右,中大夫二人,上士二人”,“掌戎车之兵革,使诏赞王鼓,传王命于陈中。会同,充革军。盟,则以玉敦辟盟,遂役之”。


官名。周设此官,战阵与君同车,执戈盾保卫,并担任兵中使役;会同,则乘革车在王金车之后从行等。《周礼·夏官·戎右》:“戎右掌戎车之兵革使,诏赞王鼓,传王命于陈(阵)中,会同充革车,盟则以玉敦辟盟,遂役之,赞牛耳,桃茢。”疏:“戎右者,与君同车,在车之右,执戈盾,备制非常,并充兵中使役。” 《左传·桓公八年》:“随师败绩,随侯逸。(楚)斗丹获其戎车与其戎右少师。”

戎右,也泛指军中职务。唐代司空图《故盐州防御使王纵追述碑》:“欲绍家声,遂参戎右。”

猜你喜欢

  • 小黄门郎

    官名,汉朝置,低于黄门郎一级的宦官。《后汉书·百官志三》:“小黄门(郎),六百石,宦者,无员。掌侍左右,受尚书事,上在内宫,关通中外,及中宫已下众事。”

  • 举谣言

    汉朝举士的科目之一。谣言,指民间的讽刺歌谣,即民间舆论,犹今之讽刺性的顺口溜。《后汉书·刘陶传》:“光和五年,诏公卿以谣言举刺史、二千石为民蠹害者。”注:“谣言谓听百姓讽谣善恶而黜陟之也。”

  • 市买丞

    官名。南朝宋置,张奇曾兼任此职。见《宋书·颜师伯传》。

  • 御营都统制

    武官名。设于御营使司,秉承御营使、副使的意旨统领军队。参见“御营使司”。

  • 训导主任

    高等学校职名。国民党政府时期规定,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设训导主任一人,由教授或教员兼任,秉承院长或校长旨令,主持训导事宜。

  • 秃里

    又译“吐里”、“秃鲁”。辽、金管理边疆诸部族的官职,掌词讼和防察背叛等务。元初沿用。官名。金置,从七品,掌部落词讼,防查违法等事。见《金史·百官三·诸秃里》。

  • 骑部曲督

    官名。西晋置。《晋书·朱伺传》: “(朱伺)转骑部曲督,加绥夷都尉。”参见“部曲督”。

  • 金部员外郎

    官名。隋文帝开皇六年(586) 始置,为民部金部司次官。炀帝大业三年(607) 省,后置承务郎行其职。唐朝复名员外郎,为户部金部司次官,从六品上。高宗、玄宗时曾随本司改名司珍员外郎、司金员外郎,寻各复

  • 玉门大护军

    官名。十六国前凉置。主管玉门关的军务,领营兵。张骏时隶沙州刺史。

  • 枢直

    枢密直学士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