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白衣

白衣

①初指无官职的士人。两晋南北朝时,官员因失误削除官职,或以白衣守、领原职,遂成为一种对官员的处罚方式。《晋书·外戚传》: “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羊诱)官而已。寻以(甘露亭)侯白衣领护军,顷之,复职。”② 西汉官府给役小吏。《汉书·龚胜传》: “(夏侯常)即应曰: “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奏事不详,妄作触罪。”颜师古注: “白衣,给官府趋走贱人,若今诸司亭长掌固之属。”③北魏皇帝左右的随侍之臣,可受遣传达诏令。《魏书·甄琛传》: “世宗遣白衣吴仲安敕(广平王元)怀宽放(甄侃)。”


1、官府小吏。西汉时官府中供役使的小吏称白衣。《汉书·龚胜传》:“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注:“师古曰:白衣,给官府趋走贱人,若今诸司亭长掌固之属。”

2、官名,北魏置,为皇帝左右的随侍大臣,可受命传达诏书、口谕。《魏书·甄琛传》:“世宗遣白衣吴仲安勅怀宽放(甄侃)。”

3、免职留用。两晋南北朝时,官吏因罪过免职留用,称“白衣”。《晋书·外戚传·羊琇》:“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官而已,寻以侯白衣领护军,顷之復职。”白衣:无官职的士人。

猜你喜欢

  • 防御史

    武官名。唐武后圣历元年(公元698年)以夏州都督领盐州防御使,安史之乱起,诸州当军事要冲者,至德以后均置防御守捉使,专治军事,以刺史兼任,不赐旌节; 其下有副使、判官、推官、巡官各一人。上元末改防御史

  • 都事

    官名。隋朝始设,又称“尚书都事”。隋初改尚书都令史为尚书都事,置八人,正八品,为尚书都省处理日常事务的官员。掌文书收发,稽察缺失,监印给纸笔等事。炀帝大业三年(607),移其职属都司郎(即左、右司郎中

  • 颜料库

    官署名。清朝户部三库之一,位于西安门内旧甲字库址。顺治十三年(1656)分后库置。负责藏贮各省解到茶、蜡、香料、颜料及铜、铁、木料等项物品,以备支用。初由户部理事官管理,康熙二十五年(1686)设掌印

  • 传奉官

    明朝以皇帝传旨授予的官职。行于明宪宗成化间 (1465—1487),文武僧道由此授官滥至数千。孝宗即位后尽予汰革。

  • 掌刍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地官府虞部下大夫掌刍中士佐官,正一命。

  • 固山谙班

    即“固山昂邦”。

  • 中常大夫

    官名。金朝内侍阶官。二十五阶之第七阶,秩从五品上。官名。金置,从五品上,为内侍官。见《金史·百官一·内侍》。

  • 浙江道

    官署名。明清都察院所属诸道之一。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设监察御史十人。南京都察院亦置,设监察御史二人。在本道之外协管前军都督府,在京府军前、燕山左等八卫,及直隶淮安府并淮安等六卫。清顺治元年(1

  • 金银库郎中

    官名。清末度支部金银库主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户部改度支部,设金银库,始置。一人,正五品,奏补。掌主管库务。

  • 暴室丞

    官名。东汉隶少府所属掖庭令,员一人,以宦者任之。主宫中妇人医病事。皇后、贵人有罪亦系治之。官名。东汉掖庭令的属官有暴室丞。以宦者担任,为暴室官员。暴室是宫中的织染厂,也设有医生,宫中妇女有病到此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