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禁卫军训练处

禁卫军训练处

官署名。清末禁卫军训练大臣衙署。光绪三十四年(1908),始设禁卫军训练大臣。宣统元年(1909)置衙署。掌禁卫军的训练与管理事宜。置训练大臣三人,军咨官六人,执事官十人。下设军械、军法、军需、军医四科,各置监督一人及科员等。宣统三年(1911)改为司令处。


官署名。清光绪三十四年 (公元1908年) 十二月初三日谕令贝勒载涛、毓朗、陆军部尚书铁良充任专司训练禁卫军大臣,筹办禁卫军。宣统元年 (公元1909年) 正月二十四日准奏,参照各省督练公所及镇司令处之制,在京师设立禁卫军训练处。禁卫军成立后,由监国摄政王统辖,代替原新军第一、第六两镇的轮流守卫宫禁的任务。禁卫军暂定编练步队二协,马队一标,其编制与新军同。兵士由驻队各旗营分期选送。开办初期从第一镇选调步队一标、马队一营作为编练基础。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定设训练大臣三人,掌全军的政令;军咨官六人,执事员十人,掌章奏文移,兼稽查四科事务;书记员五人,绘图员二人,印刷员、收支员、庶务员、递事员各一人;军械、军法、军需、军医四科监督各一人,科员十五人,分理各科事务。

猜你喜欢

  • 州军府右户掾史

    州军府佐吏名。北齐置,见《州军府户曹参军”。

  • 抄儿赤

    蒙古语,意为“乐师”、“琴师”。元朝司乐官员之称。

  • 军枢司

    官署名。清末海军部所属之机构。宣统二年(1910)改筹办海军事务处参赞厅秘书司设,旋併入海军部。掌收发文牍函件,并本部人员升迁、调补、功过之册籍及一切典礼奏咨事。初辖机要、奏咨、典章、承发四科。三年,

  • 副统领

    武官名。南京置,为统领的佐官,地位在同统领之下。参见“统领”。

  • 司染署令

    官名。即司染令。

  • 中行

    ①春秋晋国军制。晋文公五年 (前632)于上、中、下三军外增左、中、右三行,八年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作三行以御狄,荀林父将中行。”②唐、宋尚书省六部依其办公位次,分为前行、中行、后行、

  • 宗人

    官名。西周、春秋、战国置,又称宗伯,别称宗司。主司宗室礼法及宗庙社稷祭祀礼仪。明清时设为宗人府副长官,分置左、右二员。详“左宗人”。官名。周代诸侯、大夫、士皆置宗人,掌礼事,由家臣担任。周王置都宗人和

  • 部刺史

    官名。即刺史。汉朝刺史分部,故名。详见“刺史”。官名,即刺史,也称牧。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成帝绥和元年更名牧,秩二千石。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刺史,元寿二年复为牧。东

  • 教官试

    宋朝选拔州学教授的一种方式。神宗熙宁八年 (1075) ,始以考试选拔州学教授。元丰七年(1084),规定试入上等为博士,中、下等为学正、学录。哲宗元符元年(1098),令每年一试。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

  • 内厩尉

    官名。隋朝太子典书坊内厩长官,置二员,掌东宫车舆之事。官名。唐代太子内坊局的属官中有内厩尉,掌车乘。见《新唐书·百官二·太子内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