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镇军将军

镇军将军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末刘备置。三国魏定为三品,蜀、吴亦置。西晋武帝泰始五年(269)罢,六年复置,三品。位在镇军大将军下,两职可并置。与中军、抚军三号将军位比四镇将军。主要为中央军职,但亦可出任地方军事长官,并领刺史等地方官,兼理民政。十六国成汉、前秦、北凉亦置。南朝宋三品,南齐位在四征将军之上。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一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改为从二品。北齐多以罢任武职者任之,无职事,从二品。北周八命。隋初列为散号将军,正六品。炀帝大业三年(607)罢。


杂号将军名,三国蜀吴皆置,掌征伐。《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秋,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表于汉帝曰……镇军将军臣许靖……”《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附陆抗传》:“永安二年,拜镇军将军,都督西陵……孙皓即位,加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

猜你喜欢

  • 留司台官

    见“三京留司御史台”。

  • 左中侍上士

    官名。西魏、北周置,详见“中侍上士”。

  • 督将

    官名,领兵千人,掌征伐。《后汉书·吕布传》:“时太山臧霸等攻破莒城,许布财币以相结,而未及送,布乃自往求之。其督将高顺谏止。”注:“《英雄记》曰:(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三国志·魏书·刘晔

  • 如琫

    官名。亦称“如本”。清朝西藏地方武官之一。隶于戴琫,分掌各城典兵之事。设五品官十二人。每人辖甲琫二人。遇有缺出由甲琫升补。

  • 下班祗应

    官名。宋朝置,为无品武阶官,位进义校尉下、进武副尉上。武阶官名。宋政和中改殿侍为下班祗应,秩未入流。

  • 三旌之位

    又作“三珪之位”。一说为三公爵位。一说为三卿爵位。《庄子·杂篇·让王》: “ (楚昭王)谓司马子綦曰: ‘屠羊说居处卑贱而陈义甚高,子綦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郭庆藩集释: “《疏》: 三旌,三公也。

  • 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官名。五代始置,为侍卫亲军马步军统兵官之一,位都指挥使下、都虞候上。北宋初,因分置为马军司、步军司,其员常缺,后废。

  • 天辟

    皇帝的称谓。《汉书·五行志》:“天子曰天辟。”

  • 升贡

    宋朝取士方法之一。徽宗崇宁三年(1104),罢州郡解试及礼部试,州学、辟雍取士皆由县学上舍中选拔,称为升贡。县学按外舍、内舍、上舍逐等升补。县学上舍选升州学,州学选升京师辟雍。宣和三年 (1121)

  • 高车羽林郎将

    官名。北魏置。侍卫武官首领之一,统领高车羽林郎,侍卫皇帝,并随驾出征。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四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