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镇北大将军

镇北大将军

官名。三国蜀、吴置,职掌与镇北将军同,唯资历深者得任此职,历代皆不常置。三国蜀后主延熙六年(243),王平任此职,统汉中守军,以拒魏军。三国吴会稽王孙亮时,曾授魏降将文钦为此职。晋定为二品,禄赐与特进同。如开府,则位从公,假金章紫绶,升为一品。十六国前秦、南朝、北魏、北齐沿置。西晋时益州流民领袖李特亦自称此号。南朝宋列为二品;齐位从公,开府仪同如公,置僚属亦从公。南朝梁、陈时皆较镇北将军进一阶。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职员令定为从一品上,位次尚书令,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改为二品。北齐为褒赏军功勋臣的闲职,二品。参见“镇北将军”。


杂号将军名,三国蜀吴皆置,掌征伐或镇守。《三国志·蜀书·王平传》:“六年,琬还住涪,拜平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汉中。”《三国志·魏书·母丘俭传》:“钦亡入吴,吴以钦为都护、假节、镇北大将军、幽州牧,谯侯。”

猜你喜欢

  • 太后两宫宫令、宫丞

    官名。金正大元年(公元1224年)置,宫令,正八品;宫丞,正九品。

  • 总督军务

    官名。明置,初称总督军务,后改称总督。详“总督”条。

  • 检阅

    官名。① 明初翰林院属官。洪武十三年(1380)设,从九品。次年革。②清朝文渊阁职官。详“文渊阁检阅”。官名。宋代史官有的属官有检阅,掌点校书籍。明代翰林院、清代文渊阁也设此官。见《宋吏·职官四·国史

  • 行台尚书仆射

    官名。北魏、北齐所设诸行台高级官员,为行台尚书令副职,尚书令缺或未置,则为行台最高长官,分左、右则左居右上。隋朝置为行台省副长官,左、右任置一员,视从二品。唐高祖武德(618—626)初,诸道行台尚书

  • 右通政

    官名。明清通政使司之副长官。佐主官掌司事。明洪武十年 (1377) 设,一人。并设誊黄右通政一人。南京通政使司亦设一人,皆正四品。清顺治元年 (1644) 沿设,汉二人。乾隆十年 (1745) 裁一人

  • 著作

    “著作郎”、“佐著作郎”、“著作佐郎”省称。《晋书·束晢传》:“转佐著作郎”,“迁转博士,著作如故。”夏竦《文庄集》卷一三《议职官》: “号为著作,罔知笔削之事。”分见各条。

  • 司仪署署丞

    官名。见“司仪署令丞”。

  • 司宾寺卿

    官名。见“司宾寺”。

  • 差遣院

    官署名。即京朝官差遣院。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置,掌少卿监以下京朝官考课、注拟差遣之事。淳化四年(993)罢,以其事归审官院。官署名。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置京朝官差遣院,简称差遣院,

  • 内命妇

    命妇之一种。①周朝王室宗亲子姓世妇。《礼记·丧大记》: “内命妇姑姊妹子姓,立于四方。外命妇率外宗,哭于堂上北面。”郑玄注:“世妇为内命妇,卿大夫之妻为外命妇。”孔颖达疏: “内命妇则子妇也。”②三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