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牛丞
官名。北齐置。见“驼牛署”。
官名。北齐置。见“驼牛署”。
杂任职名。唐于将作监置,员额二百六十人,为有工资待遇的工匠。
官名。北宋有管勾太医局,南宋避高宗赵构名讳改称。参见“管勾太医局”。
官署名。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1366)八月置。参见“行中书省”。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从七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见。
晋朝、南北朝皆封孔子的后裔为奉圣侯。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司要司次官,佐司要下大夫掌本司事务。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官名。见“司要下大夫”。
北魏对归附其政权者的一种待遇。归附人的名望及所立功勋较小者,初来时享受此待遇,以后再酌情安排官职。
官名。清朝道员之兼衔。顺治(1644—1661)中沿明旧制,分设守道、巡道,辅佐藩臬二司办理地方政务,乃省与府州之间的地方长官。皆带原品衔充任。由京堂,如各寺卿品级等官补授者为参政道,从三品。乾隆十八
官名。周朝置。掌管世族名籍。《韩非子·亡徵》: “私门之官用,马府之世〔绌〕。”陈奇猷注:“此文马府者,当为掌典册之官。上句既言‘私门之官用’,此句当系谓已入名册之人不用为官也。如此则马府所掌当为人事
阶官名。金朝置,为内侍阶官,属二十五阶之第二十阶,秩从八品上。官名,也是官阶名。金朝的内侍官,自从四品始,以下分为(二)十五阶。从八品上,称司赞郎。见《金史·百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