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中国教育会

中国教育会

清末资产阶级文化团体。光绪二十八年二月(1902.4)章炳麟、蔡元培、蒋智由、黄宗仰等在上海发起成立,推举蔡为会长。以“编订教科书,改良教育,以为恢复国权之基础”为宗旨,并集结爱国志士从事反满革命活动。是年夏,南洋公学发生学潮,百余人退学,教育会遂以退学学生为基础,组成爱国学社。该社学生全体加入中国教育会。是年冬,又设立爱国女学校。该会每周集会演说,并以《苏报》为阵地,倡言革命。另办有《中国白话报》、军事讲习会等。二十九年四月南京陆师学堂发生退学风潮,学生章士钊等四十余人转入上海爱国学社学习,并成立军国民教育会,每天早晚军训。苏报案发生后,爱国学社被解散。教育会名存实亡。民国时期曾一度有所复兴。

猜你喜欢

  • 陈祖范

    范(範);1675—1753清江苏常熟人,字亦韩,号见复。雍正举人。乾隆十六年(1751),荐举经学,赐国子监司业衔。历主紫阳、云龙、敬敷、安定诸书院讲席。于学耻剿袭陈言,务求心得。论书不取伪古文,论

  • 京官

    一般对在京都中央各衙门任职官员的统称。以别于地方官及差遣出外之官,故名。《北齐书·崔劼传》:“世门之胄,多处京官,而劼二子拱、㧑并为外任。”唐代又称京职事官,指三公及省、台、寺、监、诸王

  • 弘慈寺

    俗称大召寺。寺名。明万历八年(1580)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建于归化城,明廷命名弘慈寺。十三年三世达赖来蒙古,曾坐床于此。后为历代呼图克图坐床之寺。清代数次修建,为内蒙古地区著名佛寺之一。因寺内佛像

  • 符节台

    见“符节令”。

  • 文经

    大理段思英年号(945)。

  • 六科掌印给事中

    官名。明洪武六年(1373)置六科给事中,每科二人,并铸各科给事中印,推各科年长者掌管,遂有此称。二十四年,设六科都给事中,遂罢。清康熙五年(1666)复置,每科满、汉员各一人,掌科务。参见“六科”。

  • 芳桂宫

    在今河南渑池县西黄花村。唐仪凤二年(677)置,原名紫桂宫,调露二年(680)改名避暑宫,永淳元年(682)改名芳桂宫,弘道元年(683)废。地处交通要地,并设驿。《旧唐书·韦机传》:永淳时,“高宗幸

  • 吴城遗址

    商代中、晚期至周初遗址。位于今江西樟树市吴城村,面积约4平方公里,1973—1974年以来共四次发掘,揭露面积约1800平方米,清理出房基两座、灰坑和窖穴五十五个、墓葬十六座、陶窑两处,出土陶器、青铜

  • 朱升

    1299—1370元末明初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字允升,学者称枫林先生。元末举乡荐,为池州学正。后弃官隐居石门。朱元璋下徽州,召问时务,答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遂留参密议。吴元年(1367)

  • 庄述祖

    1750—1816清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字葆琛,号珍艺。乾隆进士。官昌乐、潍县知县,后迁曹州府桃园同知。研求精密,于世儒所忽不经意者,深思独辟,推见本源。治《夏小正》、《逸周书》、《尚书大传》、《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