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寺
唐佛寺。隋开皇二年(582)建,初名灵感寺。唐武德四年(621)废。龙朔二年(662)改为观音寺。景云二年(711)改名青龙寺。会昌五年(845),武宗毁佛时又废。次年五月复立为护国寺,仍习称青龙寺。寺在长安城东新昌坊,地势高敞,可登临远眺。为唐佛教密宗重要传播之地。日僧空海、圆行、圆仁、惠远、圆珍、宗叡等“入唐八家”中之六家,均在此受法。
唐佛寺。隋开皇二年(582)建,初名灵感寺。唐武德四年(621)废。龙朔二年(662)改为观音寺。景云二年(711)改名青龙寺。会昌五年(845),武宗毁佛时又废。次年五月复立为护国寺,仍习称青龙寺。寺在长安城东新昌坊,地势高敞,可登临远眺。为唐佛教密宗重要传播之地。日僧空海、圆行、圆仁、惠远、圆珍、宗叡等“入唐八家”中之六家,均在此受法。
旧谓随从帝王创立帝业为“从龙”。清顺治元年(1644)五月多尔衮率清兵进入北京。九月,世祖从盛京(今沈阳)迁往北京,在此前后随从入关之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官兵,均称从龙人员。
官署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各省学务处改设。议长一人,议绅四人,佐助提学使参划学务,并备督抚咨询。
?—1044北宋华州(今陕西华县)人。与友吴昊累举进士不第,于景祐四年(1037)投奔西夏。与吴分拆元昊之名以为己名,得见元昊,被任用。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四年(1041),官至国相、太师、中书令。常参与
官名。唐龙朔二年(662),改谏议大夫为正谏大夫。神龙元年(705),复原名。
641—714唐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姚思廉孙。举明经,少勤苦好学。历定、汴、沧、虢、豳、秦六州刺史,有政绩。神龙元年(705),封宣城郡公,升太子詹事兼左庶子。数上书劝太子李重俊近正人,尚节俭,
南诏大长和国肃文帝郑仁旻年号(?)。上承始元。
见“功曹书佐”。
书名。日本官方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以期刊形式发表战报,于明治二十七年(1894)至二十九年由东京博文馆出版。凡五十篇,分订十册。此书以日本侵略者的观点比较详尽具体地报导了战争的进程,其中也可窥见中国士兵
隋开皇三年(583)置于洛州(今河南洛阳东北),设仓监管理之。为黄河沿岸四大粮仓之一。唐咸亨元年(670)复置,隶司农寺。开元十年(722)废。
北宋著名瓷窑之一。在今河南禹州市,古属钧州,因名。1974—1975年发掘禹县(今禹州)八卦洞和钧台窑址,证实钧窑乃烧制宋徽宗宫廷用器的瓷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烧成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