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下五旗

下五旗

清代满洲八旗的组织序列。居上三旗之后。顺治七年(1650)十二月,摄政王多尔衮死后,世祖福临为加强对八旗的控制,重新调整八旗次序,定镶黄、正黄、正白诸旗为上三旗,为皇帝亲兵;正红、镶红、正蓝、镶蓝、镶白诸旗称下五旗,由诸王、贝勒、贝子分统,驻防京师及各地。终清不变。下五旗的地位较上三旗为低。雍正年间,世宗胤禛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王、贝勒对各旗的控制,严格区别下五旗中旗分佐领与府属佐领的隶属关系。自是,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领实际上为皇帝直接控制,诸王及贝勒仅能保持与下五旗府属佐领的隶属关系,其势力大为削弱。参见“上三旗”(115页)。

猜你喜欢

  • 成吉思汗史

    见“古代蒙古汗统大黄史”(444页)。

  • 速尔哈赤

    见“舒尔哈齐”(2262页)。

  • 蒙古歹

    见“耶律善哥”(1322页)。

  • 基下

    渤海语音译,“王”之意。渤海人在不同场合对其国王使用不同称呼:对面呼“圣王”,民间通俗称“可毒夫”,此为表笺用语。

  • 张秀眉

    约1822—1872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民起义首领。贵州台拱厅(今台江)仰冈寨人。苗族。家贫苦,靠当雇工为生。咸丰(1851—1861)初,遭灾荒,粮食歉收,官府限以白银抵交军粮,苗民无力交纳,至以掘祖坟

  • 哈勒珲河卫

    见“阿儿温河卫”(1235页)。

  • 喀喇沙尔办事大臣

    清代新疆喀喇沙尔军政长官。乾隆二十四年(1759)置。驻喀喇沙尔城(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衙署有章京3员、笔帖式3员、委笔帖式11员、贴写通事10员,管理印房、粮饷、回务、台卡诸事。别有绿营守备1员

  • 李继捧

    962—1004党项羌拓跋部首领。本姓拓跋氏。又名赵保忠。宋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光睿子,李继筠弟。初任职衙内都指挥使,兄死袭职,因不孚众望,致宗族叛离。银州刺史李克远与弟李克顺率兵袭击,设伏败之,以兵变

  • 雄常

    即“雒常”(2457页)。

  • 汉归义羌长印

    汉王朝颁赐西域羌族首领之官印。1959年出土于新疆新和县于什格提古城。汉朝对羌族归附的许多部落首领多封官授爵,有王、侯、君、长等。同时颁发印绶,有铜质、银质、金质等。此为其中之一。铜质篆刻阴文,卧羊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