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乾隆南笼府志

乾隆南笼府志

贵州地方志书。清李其昌纂修。其昌字敬伯,四川成都人,时任南笼知府。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成书。8卷。为南笼府第一部志书。内容包括天文、地理、赋役、营建、秩官、选举、人物、艺术、外志9纲,共25目,分别记述本府地理沿革、土特产、风俗、民族、户口、田赋、学校、官职、艺文、古迹等。南笼府,宋为于矢部;元为云南行省普安路;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设安笼守御所;正统三年(1438),随普安卫改隶贵州都司安顺府;弘治十一年(1498)分安笼所之阿能等18寨隶广西泗城州岑氏土司;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改安笼所为南笼厅,仍属安顺府;雍正五年(1727),升为府,治所在今安龙县。领普安、永丰2州,普安、安南2县。辖境约当今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兴义、兴仁、安龙、贞丰、普安、盘县等地。为布依族聚居区,“南笼亲辖之地,仲苗(即布依族)居十之八九,而倮、苗(彝族、苗族等)十之一二焉。”(《地理志·苗类篇》)今除汉族外,布依族仍占首位。所载布依族风俗习惯如衣饰、节日、丧葬及土地占有制度甚详。为研究贵州地方史、清代布依族历史的重要古籍。有乾隆二十九年刻本、传抄本和1965年贵州图书馆据湖北省图书馆藏传抄本的复制本。

猜你喜欢

  • 喀巴什

    参见“前锋”(1742页)。

  • 公廨

    又称“社寮”。明清时台湾高山族村社的政治和宗教活动中心。类似内地之村公所。“番社”土官、土目、通事常在此议事和裁决社内各种纠纷,遇有重要事务,则传集社众在此商议,故《东番记》载:“议事必于公廨”。村社

  • 黑哲喀喇

    即“赫哲喀喇”(2423页)。

  • 葛王

    金封爵,次国一字王号。皇统(1141—1149)间,完颜雍(世宗)受封;五年(1145),蒲察阿虎迭使宋为贺正旦使,封此爵。天德(1149—1153)初,完颜晏受封;泰和二年(1202)章宗子完颜忒邻

  • 安昭舞

    土族传统民间舞蹈。土族语称“干佼日”,意为“弯曲”或“转圈”。为一种以歌的旋律节奏为指导的集体舞。流行于青海互助等地。因歌词以“安昭索罗罗”、“安昭一昭应昭呀”等为衬句,故名。节日喜庆时在庭院或打麦场

  • 夫里绵卫

    见“失里绵卫”①”(591页)。

  • 忽鲁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和啰噶卫。永乐五年(1407)三月设考郎兀卫,以早哈(又译恼纳)为指挥使,后因早哈与侄塔失争印,明廷以早哈掌忽儿海卫(又译忽鲁哈卫),塔失掌弗提卫。十三年(1415)

  • 鸢鞮

    春秋时白狄鼓氏酋长。亦作苑支。鼓氏为春秋时的“子国”,故亦称“鼓子”。周景王十八年(前527),晋正卿荀吴(中行穆子)率兵进击白狄鲜虞氏,并分兵包围鼓氏(在今河北晋县境)。鼓氏因外无鲜虞氏支援,内断粮

  • 马蹄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普光寺”。在甘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青海东科尔寺属寺之一。为肃南著名的格鲁派寺院。相传此寺马蹄殿青石板上有马蹄印迹,故名。系藏族部落马蹄十四族所建,并由十四族供养。全寺包括金塔寺、千佛

  • 居京师八回爵

    清中叶受命居住北京之维吾尔族王公总称。或简称“居京回爵”。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政府统一西北地区后,分别授乌什伯克霍集斯、和田伯克和什克、叶尔羌(今莎车)喀喇玛特系和卓额色尹、图尔都、玛木特、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