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侗语

侗语

我国侗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的20多个县。使用人口有140多万。历史上无文字,1958年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侗语分南、北两个方言。方言内各分3个土语。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东南部和广西的北部。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部和贵州省东南部的部分县。使用南部方言的人口比使用北部方言的人口多。语音:塞音声母都分不送气和送气两套;有少数颚化和唇化声母;浊塞音声母已消失,同语支的水语、毛难语的mb、nd、?b、?d分别与侗语p、t、m、l相对应。声调有分化。南部方言第1、3土语有6个舒声调和4个促声调;北部方言第1、2土语和南部方言第1土语有9个舒声调和6个促声调,这是因为所有的单数调都各分出一个新的声值的缘故。北部方言第3土语有7个舒声调、4个促声调,这是因为这些地方只是第1调有分化。韵母趋于简化。北部方言已没有长短元音的对立,只有ə是短元音。南部方言多数地方只有a和ə两个短元音,其中a带辅音韵尾时才有长短对立,其余元音都是长的,没有短的。韵尾有—i、—u、—m、—n、—、—p、—t、—k (或?)。北部方言一些地区辅音韵尾有失落或合并现象。因吸收近代汉语借词增加了几个声韵母。语法:以虚词和词序为主要语法手段。量词丰富。量词可以单独修饰名词,也可以受各类实词或词组的修饰。名词的修饰语除数量词在名词之前外,一般在名词之后。如果名词有多个修饰语,则指示代词在最后。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常在宾语之后。形容词谓语之后可带名词补语。词汇:固有词中单音词为主,多音单纯词以双音节的居多。有许多单音节的近义词,如“打”这个词代表的动作,由于方式不同,就有十几个。复合词的构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词根和词根构成的复合词;另一种是由词根加词缀构成的派生词。有相当多的汉语借词,早期的汉语借词多是单音节日常生活用词,近代汉语借词多是双音节的政治、经济、文化用词。北部方言中汉语借词相对比南部方言多些。侗族聚居区内,侗语是侗族的主要交际工具。有部分人兼懂汉语,有少数人转用汉语。杂居于侗族地区的其他民族也有兼懂侗语的。

猜你喜欢

  • 迪辇祖里

    见“阻午可汗”(1259页)。

  • 迺捏咿唲

    见“妳捏离”(1550页)。

  • 芮芮国师

    见“柔然国师”(1781页)。

  • 陈述

    1911—1992中国现代契丹女真史专家。河北省乐亭县人,字玉书。1935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入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一组工作,专攻辽金史。1939年任研究员。1940年被借聘到内

  • 额楚

    ?—1680或1681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乌札拉氏。顺治二年(1645),随破西平县,驻西安,叙功授云骑尉世职。寻晋世职至佐领、三等轻车都尉。十五年(1658),从军取贵阳。十六年,郑成功入攻江宁

  • 洛桑土丹格勒坚参

    1729—1796清代青海地区高僧。藏族。出生于阿柔鲁德山下之阿尼家族。被确认为阿旺洛桑丹白坚参转世之呼毕勒罕。在大堪布赤钦·丹白尼玛主持下,于雍正十一年(1733)在古尔寺坐床,拜曲贡徐瓦为经师。1

  • 明记

    见“耶律贤”(1302页)。

  • 五水蛮

    东晋南北朝至宋代豫州西阳郡境内巴水、蕲水、希水、赤亭水、西归水五水地区诸少数民族的总称。以五水为名,故称。亦泛称豫州蛮或※西阳蛮。相传为古代廪君蛮之后裔。汉代称※江夏蛮。分布在今鄂东及皖西南的大别山与

  • 朱蒙

    前58—前19高句骊国创建者。一作邹牟,意为“善射”。传说其母为河伯(水神)之女,名柳花,夫余王金蛙得之于大白山南,异之,幽禁室中。柳花受日照有孕,生一卵,王欲弃之、破之,皆不能,后一男破壳而出。年7

  • 独吉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属熟女真,居曷速馆(即曷苏馆,在今辽宁辽阳市以南的海城、盖县一带)、辽阳之阿米吉山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