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傣历

傣历

傣语作“祖腊萨”,意为“小历”。傣族的传统历法。使用历史悠久,约自西汉元始(公元1—5年)之后不久,就逐渐接受汉族以干支和十二生肖纪时的影响,如傣语中的干支大多数是上古汉语借词。其天干称“”,地支称“子”,与西汉时期的汉历相似。同时,也使用十二生肖代替十二地支纪时。至唐初已形成具有自己特点的固定历法。与汉历同为阴阳合历。年长度为365.25875日,月长度为29.530583日。现时傣历开始于公元638年3月22日,顺序连续累计至今,每年分冷、热、雨三季,平年十二个月,354日或355日,闰年13个月,384日,19年置7闰,固定置闰于九月,习惯以六月为岁首。单月30日,双月29日,隔四、五年于八月二十九日之后加进一天,称满八月。每月分上下两个半月,上半月依次叫做月上一日,月上二日……;下半月依次叫做月下一日,月下二日……。十五日月亮称“登柄”,月末一日称“登达”。并使用七曜(日、月、火、水、木、金、土)纪日的周日法。新年举行泼水仪式,送旧迎新,节期三至四天,第一天称“腕多桑利”,算作除夕,最末一天谓“腕叭腕玛”,意为“日子之王到来之日”,算作新年元旦,其间一二日叫“腕脑”,意为“空日”,为新旧年交替中的过渡日,因此末一日才真正是元旦。元旦在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间推移。月份一般比汉族夏历早三个月。历书中使用一种自建元以来逐日累计的纪元积日数,主要用来安排历书和计算日月行星的运行位置。

猜你喜欢

  • 江南诸路释教总统所

    元代管理江南诸路释教寺院僧尼机构。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命八思巴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十六年(1279),灭南宋,统一全中国,于江南诸路设释教总统所,先后任命

  • 掌房

    驻藏大臣衙门办事机构。设服役绿营兵丁4人,掌登记一切收发立件,摘录事由,填写公文外套,盖印,签押,注记各处文件等事。宣统(1909—1911)年间,经驻藏大臣联豫奏准,将该房之绿营兵丁改为听差夫,仍掌

  • 松外诸蛮

    西南古族群名。包括松外蛮、河蛮等部。“松外”为古城名(在今四川盐源县南)。泛指唐初居于今盐源以南至云南洱海地区的少数民族,其成分主要为白蛮和乌蛮。据《通典》、《新唐书》等书引录《西洱河风土记》云:该族

  • 昆夷

    见“绲戎”(2143页)。

  • 如洛环水

    即“洛孤水”(1734页)。

  • 德荫堂集

    书名。清阿克敦撰。全书14卷。成书于乾隆朝。内容多为有关清史的著述。惟卷13《初使准噶尔奏》,卷14《再使准噶尔奏》为作者于雍正十二年(1734)、乾隆三年(1738)先后两次往伊犁会见噶尔丹策零的疏

  • 哈萨克文

    我国哈萨克族使用的拼音文字。历史上哈萨克族曾先后使用过突厥文和后期粟特文。13世纪以后,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哈萨克族逐渐开始用阿拉伯字母来拼写自己的语言。1917年和1924年前苏联的哈萨克共和国曾两

  • 张荫棠查办藏务

    英军侵入西藏后,清朝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赏张荫棠副都统衔,以驻藏帮办大臣赴西藏整吏治,安边境。其以安边之要,首在察吏,首先弹劾驻藏大臣积弊,将有泰为首之数名满、汉、藏官员革职,并以“启发民智,日

  • 滇载记

    书名。又名《滇记》。1卷。署名“明杨慎撰”。实由无名氏将白文《白古通记》、《玄峰年运志》译成汉文,加入有关史籍之记载,稍事编纂,最后由杨慎“删正”而成。约成书于嘉靖(1522—1566)初年。内容主要

  • 补褂

    又称补子、补服。清代官服外褂所缀表示职官差别的补子,故名。满汉官员皆有。官服外褂为圆领、对襟、平袖、过膝、四面开禊。因绣于前胸后背部,也叫“背胸”,前后一般各缀一块方花布,文官上绣鸟,武官上绣兽。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