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的改
金代女真的一支。又译乌底改、兀的哥。一说来源于黑水靺鞨※窟说部,辽代称兀惹或乌惹。是金代地处最东北边的女真部落,分布在今黑龙江下游山林地区(一说还散居在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森林地区)。元代兀者(吾者)、明兀狄哈、清乌德赫或乌底赫,前苏联乌德盖人,与其有渊源关系。
金代女真的一支。又译乌底改、兀的哥。一说来源于黑水靺鞨※窟说部,辽代称兀惹或乌惹。是金代地处最东北边的女真部落,分布在今黑龙江下游山林地区(一说还散居在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森林地区)。元代兀者(吾者)、明兀狄哈、清乌德赫或乌底赫,前苏联乌德盖人,与其有渊源关系。
1910—1948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西宁塔尔寺寺主。1915年,经金瓶掣签选定为阿嘉五世转世灵童,是为阿嘉呼图克图六世。幼年在塔尔寺学习因明、般若等经典。1925年入京朝觐,赏坐黄轿暨承用前世
见“会昌一品集”(832页)。
旧时京族地区负责村寨“哈亭”(神庙)烧香之人。由村寨“嘎古”(长老)推选,经神前占卜而定,任者必须人财两旺、儿孙满堂和妻媳俱全,且任职前要为群众抬过棺材和为神庙服过杂役。任期为3年,任职期间可耕种神庙
蒙古等民族的传统奶食品之一。蒙古语称“毕喜拉格”。多为牧民自制,其方法是:把鲜奶放在盆、罐等容器里,待发酵后开始出现分离现象,这种沉淀后的凝状物便是奶酪。在冬天,牛奶难于发酵,就放入锅内加温,一边搅拌
西夏官制职司序列第三等级。包括典礼司、都转运司、陈告司、都磨勘司、审刑司、群牧司、农田司、受纳司、边中监军司、前宫侍司、鸣沙军、 卜算院、养贤务、资善务、回夷务、医人院、华阳县、治源县、五原县、京师工
清末蒙古族反封建起义。光绪二十六年(1900)秋,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右前旗图合木一带蒙古群众在刚布、桑布兄弟领导下,发动反抗札萨克王公封建统治的武装起义。时俄军入侵东北,清军纷纷溃散,起义群众从溃败的清
见“拽剌”(1620页)。
见“萧孝友”(1994页)。
吐蕃时期“七良臣”之一。松赞干布(617?—650)时吐蕃大臣。尼雅氏之子。又号称“不可缺少的四大臣”之一,政绩卓著。早期吐蕃居民均居山上,以岩洞为室,经其提倡,吐蕃居民从山上迁居河谷地带,建石屋以居
羌族之一部。在莎车西南,西有悬度山。其间400里中往往有栈道,下临深渊。人行以绳索相持而度。土有五谷诸国,市用钱为货。居止,立宫室,有兵器。与后魏通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