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兀鲁思

兀鲁思

①元明时期蒙古的大领地。蒙古语音译。亦作兀鲁昔、兀鲁孙等。原意为“百姓”。随着蒙古部族、民族、国家的产生,也表示部族、民族联合体,并有了国家的含义。如蒙古部落联盟称为“蒙兀儿兀鲁思”。蒙古汗国建立后,称整个汗国为“大蒙古兀鲁思”。又随着封建制度的建立,分封给诸王的领地、属民亦称为兀鲁思。自成吉思汗建立万户、千户制后,万户、千户成了蒙古社会军政合一的组织形式,也具有领地、领民的性质,故兀鲁思较多地表示“国家”的意思。元亡,蒙古地区陷于分裂、割据和战乱状态,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化,在兼并战争中不断发生分化或重新组合。作为领地的万户、千户组织被兀鲁思和※鄂托克代替。万户(土绵)是作为兀鲁思的军事组织形式存在,二者互相通用,也犹如千户被鄂托克代替,但由鄂托克的壮丁组成※和硕军队,以适应频繁、激烈的战争。兀鲁思又由若干小领地鄂托克组成,其首领为可汗、济农、汗、大台吉或异宗领主(赛特)中的太师、丞相等大领主。达延汗统一蒙古后,东蒙古大多数异宗领主(赛特)的领地、属民被达延汗诸子接管,卫拉特(瓦剌)等部则仍保留着赛特领主统治兀鲁思的局面。清代建立盟旗制度,取消了兀鲁思,以防止其范围及领主权势的扩大。 ②哈萨克汗国时期(15世纪中期-19世纪初)社会组织。即“领地”或“部落联盟”之意。由数个※阿洛斯(部落)组成,具有地缘性质,某一地区若干部落即成为一个兀鲁思。其头目为苏丹(君主、王),只有托列(贵族)才能充任,多由可汗之子弟或宗室担任此职。苏丹不仅是各兀鲁思行政长官,同时也是军事首领。一般管辖10万人左右,拥有2一3万至5万军队。由若干兀鲁思组成※玉兹,时共组成大、中、小3个玉兹。

猜你喜欢

  • 罗桑雷智旺秋嘉措

    1839—1894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即土观呼图克图六世。出生于甘肃天祝县野狐川。从三世嘉木样罗桑图旦久美嘉措出家,在塔尔寺显宗札仓学经。咸丰二年(1852),入拉卜楞寺习学经论。三年,赴京觐见

  • 完颜王祥

    见“耶律王祥”(1307页)。

  • 孛罗不花

    元朝宗王。蒙古孛儿只斤氏。镇南王※脱欢孙,脱不花子。泰定二年(1325),父卒,年幼,以叔父帖木儿不花袭王位。天历二年(1329),袭父爵,镇扬州。至正七年(1347),奉命平定集庆起义军,继与叔父威

  • 西川王

    高句骊国第十三世王药卢的谥号。亦称“西襄王”。药卢于晋武帝泰始六年(270)继位,晋惠帝元康二年(292)死,葬于西川之原,因其葬地加此谥号。

  • 白崖

    古地名。在今陕西宁强县东北(一说勉县西北)。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氐豪杨文德在宋廷支持下,被氐众拥立为主,据此城,自号征西大将军,秦、河、凉(一作秦、河、梁)三州牧,仇池公

  • 王崇名

    清末伊斯兰教著名经师。字守谦。河北宛平(今北京)人。先世西域人。相传为先贤斡噶斯之后,族姓繁衍,徙及内地。回族。因“斡”、“王”音近,以“王”为姓。居北京牛街“王老师傅胡同”。自明代起,族中历有人主牛

  • 哈勒珲河卫

    见“阿儿温河卫”(1235页)。

  • 代王

    金封爵,次国一字王号。天会中(1123—1135)太宗子完颜宗雅、皇统中(1141—1149)太祖孙完颜充先后受封。辽阳渤海人高桢,天眷中(1138—1140)亦以镇压奚、霫军民及警卫中京,进封代王。

  • 玛木特衣

    彝语音译。汉译《训世诗》。四川凉山彝族古伦理道德文献。作者不详。有冯元蔚、曲比石美等汉文译本(1978年版)。成书较《勒俄特衣》晚,有一些清代内容。它通过一个男主人公生平的简略叙述,宣扬奴隶制度下的道

  • 经棚回民支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回民武装。又称回民连。1945年成立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经棚镇清真寺。马守仁任连长,马永隆任指导员。以保家卫国为宗旨。1946年与赤峰匪首张道轩及地主武装进行战斗,因寡不敌众,被迫撤出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