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元澄

元澄

467—520

北魏宗室。字道镜(镇)。鲜卑元氏(拓跋氏)。景穆帝※拓跋晃孙,任城王※拓跋云长子。少而好学,言辞清辩。太和五年(481),父卒,袭封任城王,加征北大将军。九年(485),加使持节都督北讨诸军事,率军击退柔然。迁都督梁益荆三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梁州刺史,讨抚氐、羌,量彼风俗,诱导怀附,赏罚得宜,西南款顺。转征东大将军、徐州刺史,甚有政绩,被孝文帝视为创改朝制之功臣。入为中书令,改尚书令,力助孝文帝迁都之举。加抚军大将军、太子少保、兼尚书左仆射。后坐公事免官,寻兼吏部尚书。二十年(496),以恒州刺史穆泰反,持节行恒州事,讨治之,升正尚书。次年,孝文帝南征,奉命居守洛阳。二十三年(499),与北海王元详等六人受孝文帝遗诏辅政。宣武帝初,被弹劾擅禁宰辅,免官。寻任都督淮南诸军事、镇南大将军、开府、扬州刺史。景明四年(503),统军南攻,所至克捷,既而淮水暴涨,引归寿春,失兵4千余,被夺开府,降三阶。转镇北大将军、定州刺史,省减横调,明黜陟赏罚之法,表减公园之地给无业贫民,民赖以安。居母丧后,授太子太保。以司徒高肇当政,惧不自全,为避猜忌,终日昏饮,以示荒颓。孝明帝初,为尚书令,迁司空,加侍中。政无大小,皆引参决。曾表上《皇诰宗制》、《训诂》各1卷,奏利国济人之策10条、垦田授受之制8条等。神龟二年十二月(520年初),卒。追赠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傅、领太尉公,谥文宣公。

猜你喜欢

  • 完颜元宜

    ?—1164?金大臣。又名阿列,一名移特辇。契丹族。本姓耶律氏,天辅七年(1123),金左副元帅完颜宗望追辽天祚帝至天德,随父慎思归降,赐姓完颜。善骑射。皇统元年(1141),充护卫,累迁瓯里本群牧使

  • 尉头

    西域古国名。王治尉头谷(今新疆阿合奇县哈拉奇一带)。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300,口2300,兵800。国王之下设左右都尉、左右骑君各1人。居民从事游牧,兼营农业。衣服类乌孙。汉通西

  • 穿甲处

    清官署名。内务府武备院设,为皇帝披挂铠甲。设司函长1人(函,指护身铠甲)、副司函长1人,下置司函※拜唐阿(执事人) 5人、承应人6名。逢皇帝出巡、狩猎或阅兵,御用甲胄例由武备院预备装运随行。需穿甲时,

  • 抄兀儿

    蒙古国开国功臣。又译抄吾儿。照烈氏。故又与氏合称召烈台抄兀儿。原附属泰赤乌部,后归附铁木真(成吉思汗)。宋嘉泰元年(1201),获知泰赤乌、弘吉剌、哈答斤、散只兀等11部会于刊河(今根河),共推札只剌

  • 乌默客

    ?—1709喀尔喀蒙古车臣汗。博尔济吉特氏。※伊勒登阿喇布坦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父死,袭汗号。时准噶尔部噶尔丹掠喀尔喀,随叔父纳木扎勒台吉归清,从众10万余户,受命驻牧于乌珠穆沁诸部界。因年

  • 房当氏

    唐代党项羌部落名。依部族姓氏命名。属党项八部之一。今人考其原居地在今甘肃临洮县境内之西塘。

  • 蒙疆联合委员会

    日伪政权。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前身。1937年11月22日,在日本侵略军操纵下,由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伪※“察南自治政府”和伪※“晋北自治政府”合并而成。委员会设在张家口。所辖地域包括绥远、

  • 东夏

    金末元初女真族在东北建立的割据政权。初名大真,后改称东夏。贞祐三年(1215)十月,蒲鲜万奴建国号大真,改元天泰。首都初在东京(今辽宁辽阳),后迁上京(又名开元,即今绥芬河下游之双城子)。另有陪都南京

  • 玛木特衣

    彝语音译。汉译《训世诗》。四川凉山彝族古伦理道德文献。作者不详。有冯元蔚、曲比石美等汉文译本(1978年版)。成书较《勒俄特衣》晚,有一些清代内容。它通过一个男主人公生平的简略叙述,宣扬奴隶制度下的道

  • 北魏宗族十姓

    与鲜卑拓跋氏同宗族诸姓。据《魏书·官氏志》载,至拓跋邻时“七分国人,使诸兄弟各摄领之,乃分其氏”。和拓跋氏合称八姓。其中拓跋氏,由拓跋邻统摄,至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元氏。纥骨氏,由其长兄统摄,后改为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