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八旗通志

八旗通志

书名。清代记载八旗制度的志书。前后两次纂修。雍正五年(1727)鄂尔泰(1677—1745,满洲镶蓝旗人)等奉敕撰,乾隆四年(1739)成书,题为《八旗通志》初集。253卷。分为八志:旗分、土田、营建、兵制、职官、学校、典礼、艺文;八表:封爵、世职、八旗大臣、宗人府、内阁、部院大臣、直省大臣、选举;列传:宗室王公、名臣、勋臣、忠烈、循吏、儒林、孝义、烈女。书中对八旗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旗制的规定、增添和更定,旗地的产生及性质,人物的生平事迹等都有详细的记载,八志以事系人,八表以年系人,与列传相互补充,条例鲜明,记载广博,有重要史料价值。嘉庆元年(1796)福康安等奉敕续修,四年(1799)完成,题为《钦定八旗通志》,俗称《八旗通志》二集。350卷。二集增辑了乾隆年间史实,以补充初集之不足。二书均有满汉两种文本。有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1985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点校本。是研究满族历史,尤其是八旗制度不可少的珍贵资料。

猜你喜欢

  • 布舒库

    ? —1680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吴鲁氏。纳尔泰之子。顺治六年(1649),随军征大同叛镇姜瓖。十五年(1658),随征南将军卓卜特征南明桂王朱由榔,在棚山岭击败李定国军。云南平,予骑都尉世职。康

  • 木牌

    ①清代西藏地方喇嘛进京朝贡时系于所携贡物(箱装或包裹)及行李上木制烙印的编号印单。喇嘛由西藏起程时,向驻藏大臣报明所持物件之数量,由驻藏大臣发给编号印单,注明数量,沿途逐号点验。如有浮冒,沿途不予支应

  • 查喀尔萨雅克部

    见“察哈尔萨雅克部”(2480页)。

  • 巴尔库勒城

    见“巴里坤城”(414页)。

  • 达剌干

    辽官名。契丹语音译,意为“首长”、“长官”。《辽史·国语解》称“达剌干,县官也,后升副使。”实际,部、县皆设之。会同元年(938)十一月辽太宗改置官制,只将部的达剌干升为副使,县达剌干则改称马步。这一

  • 沅溪

    古河流名。又称沅水。汉代武陵郡内五溪之一,※五溪蛮所居。源出牂牁且兰县,东至镡成县、无阳县,又东经辰阳,有辰水注入,称辰溪口。东经沅陵县北、临沅,与酉水交会。又东至长沙下巂县西,下注入洞庭湖,会于江。

  • 木鹿城

    西域古城名。见《后汉书·西域传》。《元史·太祖本纪》作马鲁;《西北地附录》作麻里兀。《圣武亲征录》作马卢。刘郁《常德西使记》作马兰。遗址在今土库曼斯坦共和国马雷东梅而甫。东汉时位于安息国东界,号小安息

  • 清文鉴

    书名。清官修满文分类大型辞书。计有《清文鉴》、《满蒙文鉴》、《增订清文鉴》,三体、四体、五体清文鉴等多种。《清文鉴》为傅达理、马齐、马尔汉等奉敕编,康熙帝审定。康熙十二年(1673)始修,四十七年(1

  • 拓跋伏罗

    ?—447北魏宗室。鲜卑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子。太平真君三年(442),封晋王,加车骑大将军。五年,督高平、凉州诸军讨吐谷浑慕利延。军至乐都(今青海乐都县),间道行抵大母桥,出其不意袭破之,使慕利延

  • 三十姓鞑靼

    见“鞑靼”(24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