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勉语

勉语

自称“”的瑶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主要分布在中国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等省(区)近百个县的部分山区。海南省的苗族使用的语言属于勉语。越南、泰国、老挝、缅甸以及近年来逃难到美国、法国、加拿大居住的瑶族(或称僈人),他们使用的语言跟勉语基本相同。使用人口约有100万。勉语分布广,小集中,语言发展不平衡,方言间声母、韵母繁简悬殊。一般来说,其语言特点有:声母一般分单纯音、唇化音、颚化音3类,有的方言土语有塞边复辅音声母,这种塞边复辅音声母大都与其他方言的颚化音声母相对应。声母清浊对立,浊声母可以出现于双数调和单数调音节。有送气音声母的方言都有一套清化鼻音声母,送气音声母多出现于汉语借词音节。浊鼻音声母能自成音节。韵尾前的元音长短对立现象正在逐步消失,保存长短元音比较整齐的是a、o两类的韵母,有些方言或土语元音已不分长短。一般有-m、-n、-η、-p、-t、-k等辅音韵尾,有的方言或土语只保留一η或-n、-η韵尾。有8个调类,与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情况相同。变调现象很普遍,一般与构词有联系。词根基本上是单音节的。合成词以修饰式的居多,带附加成分的词不多。汉语借词相当多,早期借词单音节的多,现代借词大都是双音节的,一般是政治、文化用语。以虚词和词序为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名词、指示代词、状词和数量词组作定语时在中心语前,形容词作定语时一般在中心语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复数之分,指示代词有近指、中指、远指之别。数词有两套,“十”以上用汉语借词。动词没有自动和使动语法范畴。连词、副词大都是汉语借词,一般人使用不多。主语在谓语前,宾语、补语在动词谓语后。根据词汇、语音的差别和民族自称内在的联系大致可分为勉、金门、标敏、藻敏4个方言。(1)勉方言人口多,分布广,全国有瑶族居住的6个省(区),都有使用这个方言的人,使用人口约有40万。勉方言又可分为广滇、湘南、长坪、罗香4个土语。广滇土语分布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等省(区)的63个县,使用人口约有25万;湘南土语分布的于湖南南部的18个县,使用人口约有13万;长坪土语分布于广西蒙山、荔浦、平乐、昭平等县,使用人口约有2万人;罗香土语分布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罗香乡的几个山村,使用人口约有3000。(2)金门方言,语言较一致,不再分土语。分布于云南、广西两个省(区)的31个县,使用人口约20万。海南省自称“金门”的苗族语言属这个方言。(3)标敏方言,分布于广西全州与湖南毗连的东山地区,使用人口约有4.6万。标敏方言又可分为东山、石口两个土语。东山土语分布于广西全州、灌阳和湖南道县、双牌等县,使用人口约有3.8万;石口土语分布于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石口一带,使用人口约有8000。(4)藻敏方言分布于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和阳山县,湖南宜章县也有少量分布,语言较一致;不再分土语,使用人口约有6万。4个不同方言的人相互间能进行简短的对话,但不能自由交谈。

猜你喜欢

  • 岩母斤

    见“宣简皇后”(1747页)。

  • 突骑施

    古族名、古国名。突厥之一部。原属西突厥※五咄陆部。首领※乌质勒,唐武后时渐盛。圣历(698—700)间,迁牙碎叶川(今楚河流域),以为“大牙”。以伊丽水(今伊犁河)的弓月城为“小牙”。下置都督20,各

  • 春秋时白狄的一支。亦作肥氏。春秋初与白狄诸部居牧于河西陕北高原及晋西北。西南邻秦国,东南为晋国。白狄东迁时,肥氏入居今山西太原以东,建都昔阳(一说在今山西昔阳县境),奉鲜虞为盟主。周景王十五年(前53

  • 木仲毅

    即“沐仲易”(1123页)。

  • 优叶

    傈僳语音译。傈僳族民间情歌曲调名。可个别吟唱,也可男女对唱。主要用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也可在亲人重逢、叙事、打官司、婚嫁、调解纠纷等场合吟唱。曲调柔和、缠绵、细腻。

  • 麦田鲜卑

    东晋十六国时期河西鲜卑之一支。因居于麦田(今甘肃靖远北)而得名。东晋义熙六年(410),北凉沮渠蒙逊率军进围姑臧(今甘肃武威),百姓惊散时,与折掘(叠掘)、车盖等鲜卑部落归附蒙逊。参见“河西鲜卑”(1

  • 和硕贝勒

    清代爵位名。满语音译“和硕”意为“四方之方”、“楞”,四角之“角”,“贝勒”源于金代官爵“勃极烈”之汉文异写,意为“高官”;“和硕贝勒”即一方之高官。明代“建州三卫”和“扈伦四部”等有地位的大酋长,多

  • 兰氏

    匈奴姓氏。原为氏族名,后成为姓氏。秦汉时期,除单于所出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外,与呼衍氏、须卜氏并为“国中名族”,“常与单于婚姻”,单于辅政大臣左右骨都侯、左右尸逐骨都侯等异姓大臣多出自该族,主断狱讼

  • 长信寺

    元朝官署名。掌大斡耳朵属下怯怜口事务。成宗大德五年(1301)置,秩正三品。武宗至大元年(1308),升为院。四年,复为寺。仁宗延祐七年(1320),定置寺卿4员、少卿、寺丞各2员。下辖怯怜口诸色人匠

  • 萧阿剌

    ?—1061辽后族。汉名知足。字阿里懒。契丹族。北院枢密使※萧孝穆子,兴宗仁懿皇后※萧挞里弟。史载其性忠果,晓世务,有经济才。自幼,在宫中长大,得兴宗宠爱。重熙六年(1037)入仕,为弘义宫使。累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