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北夫余

北夫余

古代夫余族的一支。汉籍中亦称“旧北夫余”。初见于高句骊《好大王碑》,《魏书》等始载其名。史无专传。来源于中国北方貊族迁居东北的一支。名称所指及其所在众说不一:一说即北夷橐离的别称,汉时的夫余、东夫余、卒本夫余及南夫余,皆从其所出,地在今嫩江与松花江合流处之北,东北流松花江以西、嫩江之东、小兴安岭之南,中心地在乌裕尔河流域。或说即汉至晋史书有传的夫余的别称,地域与夫余同。一说为卒本夫余的别称,因百济始祖出自卒本夫余,南迁建国后又号南夫余,因有是名,地在今鸭绿江西支流浑江中下游一带。有说为夫余的北支,地在今松花江以北,即今黑龙江省中部地区。诸家皆认为,南北朝的豆莫娄(大莫卢)、唐代的达末娄,是其后裔。

猜你喜欢

  • 嘉庆帝

    即“颙琰”(2508页)。

  • 喇巴奇

    见“拉夫凯”(1367页)。

  • 伯斯鼻骨德部

    以生女真人所置契丹部族名。辽圣宗时(982—1031)以所俘鼻骨德部落民户所置,为圣宗三十四部之一,其部民原为契丹皇族诸宫卫奴隶,后户口蕃息,时圣宗释免奴隶,置部,取得平民地位。部设节度使统领,隶北府

  • 莫弗纥

    见“莫何”(1823页)。

  • 乌兰木伦河

    ①青海大通河上游的蒙古语名称。意为“红河”。《清史稿·地理志·青海和硕特部》载:“大通河源出青海西北阿木尼尼库山南诺尔,东南流,曰乌兰木伦河”。汉魏以前为古羌族居住区。两晋、隋、唐时期为吐谷浑居牧地,

  • 栅中目录

    书名。朝鲜李民��(1573—1649,朝鲜永川)撰。作者于后金天命四年(1619),以幕僚身份赴辽东,参与明对后金的萨尔浒之战,战败被俘,次年释归写成是书。记载满族的社会

  • 跋提

    古代北方民族柔然第四代首领。约为4世纪中人。东胡后裔,郁久闾氏。※吐奴傀子。父卒,继领柔然部众,仍役属于鲜卑拓跋部,岁贡马匹兽皮。冬牧于漠南,夏还居漠北。卒后其子地粟袁继位。

  • 拜秧节

    参见“牛皇节”(358页)。

  • 温禺鞮王

    匈奴官名。又作温禺犊王。分左右。是单于重要辅臣,为※“六角”之一。位在左右日逐王之下,左右渐将王之上,多由单于子弟充任,依次第也可承袭单于位。

  • 彭水蛮

    见“施州蛮”(17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