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吃走路糖

吃走路糖

旧时布依族传统婚俗。亦称“开口亲”。流行于贵州罗甸、册亨等地。青年男女通过※“囊俏”择配或由父母包办,都要经过媒人从中撮合,始能缔结婚姻。媒人第一次去提亲,须携带1斤米酒、1—2斤糖作为礼品送给女方。媒人在场时,女方家长对这些酒糖,一般不动用。媒人走后,如女方将酒糖退给男方,表示拒绝婚事;如不退亦不动用,表示态度尚未明朗,媒人当再去游说;如女方当场或事后动用酒糖,并托媒人带给男方两个红鸡蛋,称“庆红蛋”,表示同意婚事,即称“吃走路糖”。

猜你喜欢

  • 亦马赤

    元代蒙古官名。又译“伊玛齐”。蒙古语“亦马阿”意为“山羊”, “赤”意为“司事者”。《元史语解》释为“司山羊人”,即皇室、诸王属下牧山羊者及掌管山羊群的官员。据《元史·兵志三》马政款,左手永平等处御位

  • 詹山

    东汉武陵地区少数民族起义首领。武陵郡(今湖南西部,四川、湖北、贵州部分地区)蛮人。桓帝元嘉元年(151),率领武陵辰阳(今湖南辰溪、麻阳一带)、零陵都梁(今湖南武冈)等地各族人民起兵,反对官府苛敛。聚

  • 大彰可

    见“脱原保”(2081页)。

  • 大清池

    见“阗池”(2386页)。

  • 米司尼

    傈僳语音译,意为“山神”或“山鬼”。旧时傈僳族原始宗教观念之一。系与傈僳族的基本经济活动农业生产有关的自然神。被认为是自然和村社经济活动的主宰者,山、石、土地、树木、水等均属其所有,故在每年开始从事农

  • 罨疗

    蒙医中的物理疗法。分热罨和冷罨两种。热罨疗法起源很早,最初蒙古人用石块或砂砾加热在患处热熨,后改用黄油涂于毡上热敷,效果甚佳。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改进,形成灼治患部的灸疗。但民间仍多沿用油毛毡热敷,红糜

  • 密图巴里伯克

    参见“木特斡里伯克”(260页)。

  • 完颜承裕

    ?—1213金大臣。本名胡沙,又作忽沙。女真族。完颜氏。颇知孙、吴兵书。初以宗室充符宝祗候,历任中都左警巡副使、殿中侍御史、右警巡使、彰德军节度副使、刑部员外郎、郎中。迁会州、惠州刺史、同知临潢府事、

  • 元晖业

    ?—551东魏、北齐官员。字绍远。河南洛阳人。鲜卑元氏。魏景穆皇帝※拓跋晃玄孙,中散大夫元弼子。涉子史,颇属文。北魏建义元年(528),诉复王爵。东魏天平二年(535),迁司空,寻坐事免。武定二年(5

  • 东科尔呼图克图三世

    见“哥鲁瓦嘉木措”(18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