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和宁路总管府

和宁路总管府

元朝地方官署名。自太祖十五年(1220)建都和林,为太祖、太宗、定宗、宪宗、世祖前期五朝之都城。至元九年(1272),改中都为大都(今北京),定都大都后,和林成为元朝治下的地方行政区划。同年五月,立和林转运司,后改置和林宣慰使都元帅府,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立和林等处行中书省,置和林路总管府,治所在和林(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仁宗皇庆元年(1312),改和宁路总管府,为岭北等处行中书省治所。掌和宁路事宜,兼管劝农事。设达鲁花赤、总管各1员,掌府事。

猜你喜欢

  • 宗哥城

    吐蕃城名。清译作总噶尔城。今青海平安驿。公元11世纪初,当地吐蕃首领李立遵迎立吐蕃王朝赞普后人唃厮啰为赞普,自立为相,一度成为河湟吐蕃的政治中心。其城分东西2垒,广8里,北依山,南枕湟水。后,成为唃厮

  • 青海土人

    土族的史称。“土”非“土著”之意,系民族称呼,源于吐谷浑之“吐”。吐谷浑在唐朝中期以后被称为“退浑”、“吐浑”、“浑”,盖语急而然。《宋史》和《辽史》称作吐浑。“浑”蒙古语音译,意为人,故元时称为土人

  • 秃鲁花

    又译“秃鲁华”、“睹鲁花”、“秃儿合黑”等。指蒙元怯薛(护卫军、禁卫军)中的散班。宋嘉泰四年(1204),成吉思汗用兵乃蛮部前始置,设秃鲁花70名。开禧二年(1206),蒙古建国后,增至8千名,取万户

  • 图鲁起拜

    清代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萨雅克部落首领。驻牧于特穆尔图淖尔(原苏联伊塞克湖)一带。乾隆二十三年(1758),以定边将军兆惠率军追哈萨克锡喇至其地,请内附。后受玛玛木特呼里派遣,偕车里克齐、尼沙2人谒

  • 北丁零

    丁零之一部。三国时,丁零除一部分西迁和南移外,在北海(今贝加尔湖)以南、匈奴以北,仍有丁零居住,史称为北丁零,而称康居以北丁零为西丁零。参见“丁零”(13页)。

  • 勒都簇长官司

    明代四川土司名。洪武十四年(1381)正月置,秩正七品。二十七年(1394)四月,明廷更定番国贡仪,将其列入全国可按定例朝贡的30长官司之一。永乐十二年(1414)十二月,与松潘地区十五族长官司一道,

  • 萧英

    见“萧特末”(1998页)。

  • 下四工

    清代撒拉族地区名。即清水工(撒拉语为赛俄勒,意为“水清冽”),张尕工(撒拉语为阿赫外勒,意为“土质白色”)、崖曼工(撒拉语为扣洼,意为“临近山崖”)、孟达工(撒拉语音译,山名)。指清乾隆四十六年(17

  • 五大臣

    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开创后金汗业的功臣五人立为理政听讼大臣。此五臣即:※额亦都、※安费扬古、※费英东、※何和礼、※扈尔汉,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擢居此要职。战时率领八旗兵出外征战,平时在内佐理政务和

  • 禄万福

    ?—1728清代乌蒙军民府土舍。彝族。雍正四年(1726),随父※禄鼎坤起兵反抗清廷的改土归流政策。云贵总督鄂尔泰调兵镇压,被招降。六年(1728),请求回家乡鲁甸治产业。见清军总兵刘起元部军律不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