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元生
清朝将领。直隶河间(今河北献县一带)人。回族。康熙间入伍,任把总。累迁建昌路都司。雍正二年(1724),补抚标右营守备,奉命镇压贵州布依族、苗族起义。三年,攻占乌蒙,任寻沾营参将。八年(1730),再下乌蒙,改乌蒙土知府为昭通府。所率回民士兵亦随军落籍昭通。九年,任云南提督、贵州提督,又镇压贵州苗族起义,进《新辟苗疆图志》。十三年(1735),镇压古州苗民,晋扬威将军。后以劳师无功,降副将。卒於军,追加总兵衔,赐祭葬。
清朝将领。直隶河间(今河北献县一带)人。回族。康熙间入伍,任把总。累迁建昌路都司。雍正二年(1724),补抚标右营守备,奉命镇压贵州布依族、苗族起义。三年,攻占乌蒙,任寻沾营参将。八年(1730),再下乌蒙,改乌蒙土知府为昭通府。所率回民士兵亦随军落籍昭通。九年,任云南提督、贵州提督,又镇压贵州苗族起义,进《新辟苗疆图志》。十三年(1735),镇压古州苗民,晋扬威将军。后以劳师无功,降副将。卒於军,追加总兵衔,赐祭葬。
见“张承奉”(1181页)。
云南地区信仰小乘佛教的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族信徒,灌浴佛像的一种传统宗教仪式,于泼水节的第一天中午举行,为泼水节的序曲,届时,从殿内搬出佛像,置于院中,泼清水为佛洗尘,象征去除一切污秽,迎接新的开端
元代宣政院所辖地方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总制院为宣政院,以帝师领院事。下辖宣慰使司都元帅府3,即:※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今前藏、后藏、阿里及以西拉达克地区)、※吐蕃等处(今甘肃、青
见“帖木儿汗国”(1397页)。
旧时蒙古族少年的一种发式。清朝至民国时,主要流行于蒙古土默特等地区。即蒙古少年头顶前部中央所留的一撮头发。蒙古家庭从婴儿出生到剃头时,用剃刀把头发大部分剃尽,仅留下头顶囟脑门上一撮“胎发”,取吉祥之意
清代青海夏琼寺高僧。藏族。出生于隆吾扎巴。初入夏琼寺修习佛法。17岁赴西藏,于色拉寺结扎仓学习。25岁获林赛学位。28岁,于拉萨祈愿法会获拉然巴学位。能背诵五部大论,入下密院学习并立宗。返回故乡后,于
渤海国第八世王大言义的谥号。言义于唐元和十三年(818,一说十二年)死后,其国未报请唐王朝私自加此谥号。详见“大言义”(82页)。
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智兴年号。1197—1200,凡4年。
见“大策凌敦多布” (100页)。
明代云南蒙化府(治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土官。永乐十三年(1415),袭蒙化州判官。正统五年(1440),上粮捐升府同知,仍掌州事。因从征麓川有功,晋四品衔。又以功擢土知府,旋升从三品、散官亚中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