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回纥

回纥

古族名。先世为丁零、狄、北魏时的袁纥、隋时的韦纥、乌纥。原为铁勒之一部。游牧于色楞格河流域。公元7世纪时徙居于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臣属于突厥帝国。隋大业(605—618)年间,因反抗西突厥的统治,联合仆固、同罗、拔野古等部落成立同盟,遂称回纥。唐贞观三年(629),助唐灭东突厥。二十年(646),其首领吐迷度助唐灭薛延陀,唐以其地置瀚海都督府,使隶燕然都护府管辖。显庆二年(657),再助唐灭西突厥。天宝三年(744),回纥药罗葛氏首领怀仁可汗骨力裴罗统一内外各部,藉唐助力,灭东突厥,徙牙于鄂尔浑河上游于都斤山斡耳朵八里,史称之为“回纥汗国”。其辖境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界河套,北抵贝加尔湖。与唐往来密切,曾两度出兵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唐政府尝3次以公主嫁其可汗,以为羁縻。贞元四年(788),上书请改回纥为回鹘,取“回旋轻捷如鹘”之意。开成五年(840)左右,因天灾及内乱频生,势衰,为黠戛斯所破,国亡,部落溃散。其众除部分南徙内地外,余分三支西迁:一支奔河西走廊,一支奔安西,一支投葛逻禄,并与原住河西、西域的族人汇合,分别形成河西回鹘(甘州回鹘)、高昌回鹘(西州西鹘)和葱岭西回鹘(喀喇汗王朝)。部众西迁前,主要从事游牧,多大足羊和马。兼营狩猎贸易。推行封建制度,赋税属部,强令被征服部落人民缴纳租税,服无偿劳役。性好歌舞,有剺面之俗。信奉萨满教与摩尼教。崇拜狼。使用突厥文、粟特文。西迁后,转事农业,信奉佛教、景教和摩尼教。使用回鹘文。公元10世纪以后,逐渐皈依伊斯兰教。今新疆维吾尔族和甘肃等地裕固族,即其后裔与当地居民融合的产物。(表见上页)

附:回纥诸可汗世系

猜你喜欢

  • 递牌

    见“信牌”(1687页)。

  • 格列山只台吉

    见“格哷森扎台吉”(1811页)。

  • 卫新

    见“兀慎”(107页)。

  • 马汝为

    清代诗人、书画家。字宣臣、号悔斋。云南沅江(今新平县)人。回族。康熙四十一年(1702)中举人。次年中进士。选庶吉士、官检讨,历充三朝国史、方舆、路程三馆纂修。五十年(1711)典湖广乡试。五十三年(

  • 新边

    见“柳条边”(1576页)。

  • 普腾土千总

    明清云南车里宣慰使司所辖傣族土职。明永乐(1403—1424)中,车里宣慰使刀暹答封其子香曩于此。清雍正六年(1728),土酋刀勐比从征勐罕有功,授土守备职。卒,子先勐降等承袭,传至光绪二十八年(19

  • 影克

    ?—1567明代蒙古朵颜卫首领。成吉思汗部将※者勒篾(折里麦、济拉玛)后裔,朵颜卫都督※革兰台长子。嘉靖二十七年(1548),父卒,袭都督职。史称其“剽悍逾于父”,曾导俺答汗入掠明境。三十六年(155

  • 韦同烈

    ?—1451明景泰年间苗民起义首领。贵州兴隆(今黄平)人。苗族。景泰元年(1450),自称苗王,率数万苗众反征粮征款、滥派杂役,攻城池,杀官吏。围兴隆、新添(今贵定)、平越(今福泉)、清平(今凯里)等

  • 朝霞帽

    吐蕃赞普所戴之冠。系一种用红色软巾结成的帽冠,为赞普所专用。长庆元年(821),唐会盟使刘元鼎赴逻娑(今拉萨)会盟。亲见吐蕃赞普可黎可足服饰:“身披素褐,结朝霞冒(帽)首”。又敦煌石窟壁画“吐蕃王子供

  • 三郡乌桓

    对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之乌桓人的统称。《资治通鉴》:“三郡乌桓,辽西蹋顿、辽东苏仆延、右北平乌延也。”汉末,乘军阀割据之机,乌桓掘起,各自称王。献帝初平(190—193)中,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死,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