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金噶韦洛追
19世纪藏族学者。青海民和县拉加村人。曾先后在拉萨及青海寺院中学习佛典,获色拉寺格西及大昭寺拉仁巴学位。曾任拉萨色拉寺讲经师,也曾在青海塔尔寺讲经传法。著有《格丹格言注释》,在藏族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该书收有民间故事71篇,在藏区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19世纪藏族学者。青海民和县拉加村人。曾先后在拉萨及青海寺院中学习佛典,获色拉寺格西及大昭寺拉仁巴学位。曾任拉萨色拉寺讲经师,也曾在青海塔尔寺讲经传法。著有《格丹格言注释》,在藏族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该书收有民间故事71篇,在藏区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见“萨尔巴噶什部”(2014页)。
又写作摆衣。旧时傣族的他称,清初始见,即百夷、伯夷、白衣的同音异写。见“百夷”(747页)。
古地名。参见“西倾山”(698页)。
藏语音译。藏族和部分蒙古族人民用于迎送、馈赠、敬神及日常交往礼仪用品,一种象征吉祥的纱巾和丝巾。广泛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及内蒙古等地。相传元朝由内地传入西藏。1260年西藏萨迦法王八思巴受元世祖邀,
官名。宣帝神爵三年(前59)置。为汉驻西域最高地方长官。职责主要为保护屯田,兼护南北两道。官署称西域都护府,治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东策大雅附近)。直属中央政府,由汉廷委派骑都尉或谏大夫担任,秩比2千石
见“丰琶部落”(199页)。
?—1636清初将领。察哈尔部人。蒙古族。鄂尔沁氏。初为察哈尔林丹汗护卫。天聪六年(1632),后金皇太极率兵伐察哈尔,见林丹汗兵败,持元初帝师八思巴所铸嘛哈噶拉金佛,率百余人投后金,隶蒙古正黄旗,授
又称唐古特、唐兀惕。元代对党项人的称呼。系对党项(tangut)一词的音译。又兼称党项人所建的西夏国。因西夏国领土主要在河西,也称河西,或译为合申。元代唐兀人还保留某些原来的民族文化习俗,使用西夏文。
参见“巴济吉尔伯克”(419页)。
①北凉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年号。431—433年,凡3年。 ②高昌国王麹□年号。614-619年,凡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