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家庭公社

家庭公社

原始社会中后期由若干血缘近亲家庭组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单位。萌芽于母系氏族晚期,普遍存在于父系氏族制阶段。在母系氏族繁荣期,氏族内划分出若干个母系大家庭公社作为生产和生活的单位,实行平均分配,民主管理,生产资料仍归氏族所有。男子实行从妻居婚,同妻子组成对偶家庭,惟不算妻方氏族的成员。随着生产的发展,男子在社会和生产中的地位提高,不愿再屈居妻方,转而将女子娶回家,于是,从妻居的对偶婚变为从夫居的对偶婚,母系家庭公社随之演变为父系家庭公社。父系家庭公社前期,生产资料仍为公有或集体占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单个的对偶家庭只是共同生活的细胞。家庭成员之间民主气氛较浓,男家长虽组织生产和主持宗教祭仪,享有较高地位,而父权尚不突出。到父系家庭公社后期,由于公社内私有制成分增多,个体家庭逐渐将牲畜、收获物、住宅等变为自己的私产,家族共耕地也演化为私有伙耕地,从而导致家庭公社分裂瓦解。有学者将前期的父系家庭公社称为民主型,后期的称为父权型或家长制家庭公社。家长制家庭公社有其显著特点,一是家庭成员包括被收养人和奴隶;二是父权突出,家长可以支配全家成员,对家内奴隶拥有绝对权力。孕育于家庭中的奴隶制表明,此类家庭公社的一只脚已开始迈入阶级社会门槛。家长制家庭公社并非普遍必经的阶段,有的族群由父系家庭公社向农村公社演进,再过渡到阶级社会。20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拉祜族保留着由母系向父系过渡的双系大家庭公社,基诺、苦聪(拉祜族支系)、怒、勒墨(白族支系)、独龙、德昂、布朗、哈尼、鄂温克、鄂伦春、赫哲、达斡尔、蒙古、柯尔克孜、哈萨克、珞巴、僜人、黎族等,程度不同地存在父系家庭公社或残余。有学者根据上述民族家庭公社的特点,将德昂族、独龙族、基诺族、苦聪人、黎族的家庭公社视为依次递进的5种类型。

猜你喜欢

  • 布民可汗

    见“阿史那土门”(1231页)。

  • 木工院

    西夏官署名。掌国家木工制作和工匠作坊管理事务。夏仁宗时期已有设置。仁宗天盛时期(1149—1169)制订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列入国家机构等级的第五品,属末等司。

  • 狼莫

    ?—118西羌起义军首领。东汉永初元年(107),参加西羌起义,随※滇零转战于陇西、安定、北地等郡。六年(112),滇零死,子※零昌立,居丁奚城(今宁夏灵武)辅佐幼主。元初四年(117),零昌被刺死后

  • 刀光焕

    清代云南土官。傣族。任威远州(治今云南景谷县)知州。雍正元年(1723),新平(治今云南新平)境内各族头人相仇杀,彝族头人普有才聚众攻元江,遭清军镇压,经威远,入车里,继遭清军追击,遁去。二年,普洱知

  • 尔阿个索坡策

    彝语音译。意为土地出租者不供应种子,佃种者交纳粮食产量的1/3为地租。旧时流行于四川凉山美姑巴普、三河以达地区彝族奴隶社会中的一种剥削制度。属于实物地租活租,多实行于高山轮歇地,休耕期间不纳租。出租者

  • 都尔弥势

    元朝将领。畏兀儿人。※岳璘帖木儿第四子。中统三年(1262),随叔父撒吉思讨李坛,以功授行省郎中,拜博兴州、沂州达鲁花赤。至元十一年(1274)随丞相伯颜攻宋,为先锋,败宋丞相贾似道于丁家洲(在今安徽

  • 哈克那札尔汗

    ?—1580哈萨克汗。又译阿克那札尔汗。※哈斯木汗之子。1538—1580年在位。史称其足智多谋,勇敢善战。继位后,着手巩固政权,平定内乱,重新统一汗国,结束塔赫尔汗和布达什汗时期的分裂状态。与邻国恢

  • 火斌

    ?—1554明代抗倭英雄。蒙古族。明成祖将、同安侯※火真裔孙。永乐七年(1409),火真随丘福出征蒙古战死,子孙世袭浙东观海卫千户。嘉靖(1522—1566)间, 中武举。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

  • 主巴袁雷传

    书名。又称《主巴庆喜妙传》。作者主巴袁嘎雷贝班党,简称主巴袁雷(1455—1529)。作者属藏传佛教噶举派主巴葛举支派,为该派中主巴支派三颠僧之一主嫩(意为主巴颠狂者)。实际指其放荡不羁、语出狂言、性

  • 萧守兴

    见“萧思温”(19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