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屈出律

屈出律

?—1218

乃蛮部贵族首领、西辽末代皇帝。又译曲出律、曲书律、古出鲁克。※太阳罕子。宋嘉泰四年(1204),乃蛮部为蒙古部败于纳忽山(今鄂尔河东土拉河西)后,经塔米儿河、兀泷古河(今乌伦古河),至兀鲁塔山(今蒙古国科布多以北)逃依其叔不欲鲁罕。开禧二年(1206),不欲鲁罕兵败被执杀后,又与蔑儿乞部长脱脱逃往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嘉定元年(1208),兵败,逃往西辽。深得西辽帝直鲁古厚待与宠信,被认作义子,尚公主晃忽。四年,乘成吉思汗南征金国之机,返故地,招集流亡于叶密立、海押立、别失八里等地的乃蛮残部,得众甚多,军势骤盛。密结花剌子模夹攻西辽,执直鲁古,篡帝位,尊直鲁古为太上皇,沿用西辽国号。在位期间,先后征服阿力麻里、合失合儿、兀丹等地。原崇信也里可温教(即景教、基督教),因后妃皆信佛教,遂皈依佛教,并迫令居民弃伊斯兰教,改宗佛教。十一年,由于政权内部矛盾及伊斯兰教徒的愤怨,军无斗志,为蒙古大将哲别所败,逃合失合儿(今新疆喀什)、巴达哈伤(今阿富汗之巴达克山),寻为蒙古军执杀,西辽亡。其后裔称答禄乃蛮氏。

猜你喜欢

  • 阿至罗国

    见“副伏罗部”(1988页)。

  • 平宋录

    书名。又名《大元混一江南实录》、《丙子平宋录》。元刘敏中撰。3卷。前有大德元年(1297)邓锜、方回、周明三序。记至元十一年(1274)九月伯颜领兵攻宋,至十三年五月下临安,及宋幼主北迁之事。内容与《

  • 东丹王

    见“耶律倍”(1303页)。

  • 乌尔纳

    ?—1776清朝将领。满洲镶蓝旗人。纳喇氏。自护军累迁至甘肃兰州城守营参将。以征金川累有功,擢总兵。乾隆三十六年(1771),再征金川,率兵渡河,奋勇激战,连克四碉。四十一年,从攻金川之噶喇依,率兵救

  • 凉山彝族等级制度

    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的社会制度。凉山彝族奴隶社会按血统和身份贵贱分为5个等级。其中兹目(包括封建王朝任命的土司、土目、土舍)、诺伙二者为统治等级,通称“黑骨彝”或“黑骨头”;曲诺、阿加(又称安家奴或安家

  • 夏鲁寺

    藏传佛教寺院名。位于西藏日喀则东南。宋元祐二年(1087),由僧人杰尊喜饶迥内创建。因寺区多生名为“夏鲁”之野草,故名。元时设夏鲁万户,为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府址即在该寺。由把持该寺的地方势力阿氏家族

  • 窝泥猪

    又称阿泥花猪。哈尼族特有畜产,已有千余年历史。胡本《南诏野史》:窝泥“善养猪,其猪小,耳短身长,不过三十斤,肉肥腯,名窝泥猪”。清代盛产花猪的记载屡见不鲜。现哈尼族饲养的花猪以肥嫩著称。

  • 康佐苗

    苗族的一支。亦称山苗、克孟牯羊苗、炕骨苗、班苗、洞苗等。明清史籍对贵州紫云、广顺、镇宁等地苗民的称呼。今贵州惠水、龙里、花溪、望谟、罗甸等地尚有其民居住。康佐,元时为苗寨。明洪武十九年(1386)置长

  • 昝天锡

    清甘肃洮州土司。藏族。土司昝衍禋之子。光绪二十年(1894)承袭。所属地界东到录元部、南至若竜若巴山,西至乌藏部,北至上达窝部。包括藏境7旗共76部。设土守备1员、千总2员、把总2员、骑兵50名、步兵

  • 明代蒙古的贫民。亦作吗固。意为“坏人”、“劣等人”。是封建领主对部分贫民的蔑称。生活贫困,无力缴纳赋税(阿勒巴),为领主服劳役和兵役,受领主和上等平民(赛音库蒙)的歧视,社会地位低下。有的沦为领主的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