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川军入藏

川军入藏

清驻藏大臣联豫整顿藏务,奏调四川军队入藏,以恢复中央驻军西藏之旧制,巩固边围。宣统元年(1909),清政府调四川知府钟颖统领川军赴藏。西藏地方政府一面停止对驻藏大臣之供应,一面派藏军以练兵为名聚兵于江卡、恩达,阻川军入藏。川军避开江卡,往察木多转入三十九族地区赴藏。藏军先发制人,入察木多,击官兵。清廷派赵尔丰率边军往援,藏军败退。川军由三十九族地间道赴藏,边军仍于察木多遥为声援。川军到达时,又遇藏军阻截,后在赵尔丰军援助下,迳趋拉萨。当川军先锋于次年二月初临近拉萨时,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与帮办大臣温宗尧协商和解条件,驻藏大臣联豫拒盖印。川军入藏适值拉萨传招大会,与僧俗大众冲突,达赖喇嘛在夏扎等人唆使下于二月二十二日离藏出走印度,二十四日清廷革除达赖喇嘛名号。

猜你喜欢

  • 都例

    朝鲜语音译。旧时※“契”组织的一种,即农务契。流行于延边等地区。今已不存在。多在插秧和锄草季节组织,以一个部落为单位,参加者均为男丁,有威望和力量者担任初首(亦称领首、座上、领座,即指挥者)和都监(初

  • 清文汇书

    书名。满汉对照词书。清雍正二年(1724)李延基编纂。分子、丑、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戍、亥12卷。以※《清文鉴》为基础,多收词汇2000余条,凡14000余条。解释简明,内容广泛,以生活、

  • 巴州僚

    南北朝至唐代巴州地区僚人的总称。以居地为族称。分布在四川巴中、平昌一带。北魏延昌三年(514),以梁、益州控摄险远,于归化郡置巴州(治今四川巴中),以统诸僚。令巴州僚人首领严始欣为刺史。立隆城镇,所辖

  • 王仁求碑

    唐代云南碑刻。在今安宁县大石庄葱蒙卧山上。武则天圣历元年(698)立。时武后易国号为周,故碑额题《大周故河东州刺史之碑》。成都人间丘钧撰文,王仁求长子王善宝书写。碑高281厘米,宽150厘米,凡34行

  • 色棱

    ①(?—1645)清初将领。蒙古族。巴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七世孙,固山贝子满珠习礼从弟。天聪二年(1628),尚郡君,封多罗额驸。三年,随皇太极征明,因战马多瘠弱受责。崇德六年(16

  • 乞伏轲弹

    十六国时期西秦将领。又作乞伏轲殚。陇西(治今甘肃陇西县东南)鲜卑人。乞伏氏。西秦主乞伏乾归从弟。受封凉州牧。西秦太初七年(394),与秦州牧乞伏益州等受命拒击氐王杨定,大败氐军,斩定等万七千余,尽有陇

  • 乐良郡

    见“乐浪郡”(611页)。

  • 阿奇木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维吾尔语“听政公平之谓”。职司所辖城、村政府的一切大小事务,职繁权重,位居诸伯克之首,掌生杀予夺之权。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朝政府平定大小和卓木后,废除世袭,视其管理城

  • 辽西郡

    古地方政区名。始置于燕,秦汉因之,隶幽州。因在辽河以西得名。西汉时领且虑(依郭县,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市西)等14县,辖境东至今辽宁北镇县附近与辽东郡毗连,西在今朝阳市南、河北平泉县北与右北平郡相邻,南临

  • 马九皋

    约1270—1350元曲家、诗人、书法家。回回人。原名薛超吾,或作薛超吾儿、薛遮吾尔。字昂夫。出生于官宦之家。先世由西域东迁,落籍怀孟(今河南沁阳县),后宦迁龙兴路(今江西南昌市)。幼喜文学,曾师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