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巴海

巴海

①(?—1696)清朝将领。满洲镶蓝旗人。瓜尔佳氏。沙尔达虎之子。初任佐领。顺治十四年(1657),授秘书院侍读学士。十六年,袭父职为宁古塔总管。十七年(1660),与副都统尼哈里率兵至黑龙江、松花江交汇处之飞牙喀使犬部境分布舟师,潜伏江隈,击败入侵俄罗斯兵。康熙元年(1662),改宁古塔总管为将军,招降墨尔哲诸族。十年(1671),玄烨东巡,诣盛京朝行在,安置边外墨尔哲族于宁古塔附近,号为“新满洲”。十七年(1678),以抚辑“新满洲”有劳,奖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职。二十二年(1683),以报田禾欠收不实,罢将军,降三等轻车都尉。二十三年,授镶黄旗蒙古都统,列议政大臣。②(?—1743) 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固山贝子※锡布推哈坦巴图尔长子。康熙四十五年(1706),弟车布登袭镇国公爵后,其受命协理旗务。五十九年(1720),与车布登随振武将军傅尔丹袭击准噶尔部策妄阿喇布坦。雍正九年(1731),随军征噶尔丹策凌,侦准部将大策凌敦多布拥兵据苏克阿勒达呼,以兵600夜入敌营,诱敌将贡楚克扎布喀喇巴图鲁以骑3000来追,设伏大败敌军,以功授札萨克一等台吉。十年,随亲王策楞击小策凌敦多布於额尔德尼昭(位于蒙古鄂尔浑河畔),晋封辅国公。

猜你喜欢

  • 突厥汗国官名。突厥语音译。始见于8世纪突厥文碑铭。初译为“匐”。元时译为别、伯、卑、毕,清时译为伯克、白克。新疆建省前,地方政府仍保留此种官称,自阿奇木伯克及其副职伊沙噶伯克以下,约有职司、名目不同之

  • 国朝耆献类征初编

    书名。亦名《国朝耆献类征》,或称《耆献类征》。清李桓(1827—1891,湖南湘阴人)辑。720卷,附《国朝贤媛类征初编》12卷。光绪九年(1883)成书。辑天命元年(1616)至道光三十年(1850

  • 基下

    渤海语音译,“王”之意。渤海人在不同场合对其国王使用不同称呼:对面呼“圣王”,民间通俗称“可毒夫”,此为表笺用语。

  • 吐鹘

    金代女真人常服中的束带。参见“金人常服”(1477页)。

  • 南蛮记

    见“蛮书”(2272页)。

  • 高模翰

    ?—959辽朝将领。渤海人。一作高牟翰,亦名高松。通兵法,善骑射,有勇力。辽灭渤海,亡奔高丽国,尚高丽王女。后因获罪逃投契丹,遂仕辽。因酒醉杀人又下狱。辽太宗(史作太祖)知其才,赦之。天显十一年(93

  • 通塔坪长官司

    清代湖广土家族土司。清康熙(1662—1722)中,以水尽源通塔坪安抚司安抚使唐氏辖地被容美宣抚使田舜年所夺。其后裔唐遇隆任通塔坪长官司长官。雍正(1723—1735)年间,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辖地并

  • 萨尔浒之战

    明与后金国的战争之一。“萨尔浒”,满语意为“犁挽钩”。明朝为维持其在辽东的统治,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1618),以杨镐为辽东经略,调集10余万军队(号称47万),企图一举歼灭后金。次年三月,

  • 北魏宣武皇帝

    见“元恪”(228页)。

  • 阿细泼

    部分彝族的自称。他称阿细或阿西。“阿细”原为部落首领,勇敢善战,因反抗明朝统治,被俘牺牲,本支遂以其名为部落名。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弥勒、路南、丘北、罗平、武定、泸西、华宁等县及昆明市。有著名歌舞阿细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