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饶克
亦作巴饶克、巴敖克。佤语音译,意为“住在山上的人”。居住在云南耿马、双江、沧源和澜沧等县的佤族自称。大多居于山区,很早就以农业为主,解放前已进入封建社会,是佤族中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的一部分。参见“佤族”(799页)。
亦作巴饶克、巴敖克。佤语音译,意为“住在山上的人”。居住在云南耿马、双江、沧源和澜沧等县的佤族自称。大多居于山区,很早就以农业为主,解放前已进入封建社会,是佤族中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的一部分。参见“佤族”(799页)。
古城名。①位于今辽宁大凌河上游建昌、凌源等县一带。东晋咸康二年(336),鲜卑段部首领段辽将李咏夜袭前燕慕容皝,被其将张萌击败擒拿于此。 ②三国蜀汉筑。即今陕西略阳县。北魏置武兴郡、武兴县、武兴镇,均
古地名,在今青海乐都县南。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朱元璋应前往贡马之西宁番僧三剌之请,为其在该地建佛刹,赐名曰“瞿昙寺”,并题写寺额,至今犹存,仍挂在大殿内。
见“乜克力”(44页)。
见“乞合都”(123页)。
书名。清同治年间(1862—1874)东阿居士撰。日记体裁。此书系据作者在西安的亲身见闻,对同治元年(1862)二月二十八日至二年(1863)十二月二十八日陕西回民起义、太平军进军陕西以及回民起义军沉
亦作“什古迺”。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瘠人”之意。金代女真人有以此命名者,如丞相※完颜襄的祖父即名什古迺。
古县名。西汉置。为辽东郡辖18县之一,是西部都尉驻地。后人皆认为,“无虑”即“医巫闾”(山名)之省称与异写。县治在今辽宁北镇县境(一说为县东南大亮甲村)。东汉安帝时(107—125),划归辽东属国,旋
蒙古语音译,亦作倒喇赤,意为弹唱人。详见“倒喇”(1887页)。
唐时南诏第五世王阁罗凤的谥号。见“阁罗凤”(1727页)。
明代甘肃临洮藏族土司。字宗器。※赵英长子。自幼随父居凉州(今甘肃武威),入凉庠。18岁从军。时蒙古瓦剌部入扰凉州,率兵败之于朵浪口,斩获甚多。后受命镇守河湟、永昌,曾率部行边金川铺,遭蒙古兵千骑围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