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常安

常安

①古地名。四川灌县。原名都安,晋时属汶山郡,曾改为常安。晋元康八年(298),汶山兴乐县羌、胡起兵,与益州西夷校尉麹炳、牙门将孙眺战于常安。 ②陕西长安。晋太元十一年(386),羌人姚苌建立后秦,即帝位于长安,改名常安。 ③清朝大臣、学者。满洲镶红旗人。姓纳喇氏。字履坦。康熙三十三年(1693),举人,以诸生授笔帖式。雍正六年(1728),由冀宁道迁广西按察使,历云南按察使、布政使。迁贵州布政使、疏言由于兵役扰累,苗疆多事。今后有扰累事,罪该管文武官员。迁江西巡抚。乾隆四年(1739),由盛京兵部移刑部侍郎,外授漕运总督。以长城诸口外增兵及招垦侵犯蒙古游牧地,请求停止。六年,任浙江巡抚,有惠政。十二年(1747),闽浙总督喀尔吉善劾其婪索等十数事,卒于狱。时论疑其中蜚语以死,实非其罪。少受业于尚书韩菼,工文辞,论著多讥切时事。著有《明史评》、《受宜堂居官说》3卷、《居家说》3卷、《受宜堂宦游笔记》、《受宜堂集》40卷诗余3卷、《瀚海前后集》、《沈水三春集》12卷、《班余翦烛集》12卷、《驻淮集文》7卷诗5卷,并辑有《二十二史文钞》109卷、《古文披金》24卷、《澄观楼倡和诗》等。

猜你喜欢

  • 罗布藏班垫坚参

    清代藏传佛教僧人。又称达擦济咙呼图克图。藏族。生于喀木类乌齐之拉喀色尔地方。被确认为西藏济咙寺呼图克图七世。驻济龙寺(又称功德林寺,汉名卫藏永安寺),属哲蚌寺果芒扎仓,为出任西藏掌办商上事务四大呼图克

  • 鄂罗木鄂弥达

    ?—1761见“奥里米”(2252页)。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鄂济氏。雍正元年(1723),由户部笔帖式授吏部主事,累迁至郎中。历任贵州布政使、广东巡抚。于要冲增兵驻守,在孤岛加强防御,由各府州县分

  • 八寨断藤峡捷音疏

    书名。明代有关镇压广西瑶族壮族农民起义的奏章。一篇。明王守仁(1472—1528,号阳明,今浙江余姚人,汉族)撰。作于嘉靖七年(1528)七月。内容记述其部将张经等率领汉、土、俍兵镇压广西大藤峡(瑶族

  • 多布加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音译,为一证物名称。珞巴族习俗。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珞瑜地方。凡双方发生纠纷,经中间人调解后,问题已经解决,为恐反悔,双方在一片石块上,涂上火胶,待其熔化时,让双方盖上特殊印记,以作和

  • 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二世

    见“洛桑丹白尼玛”(1735页)。

  • 女儿会

    土家族婚姻习俗。每逢一年一度女儿盛会时,青年男女身着盛装,聚集赶场,寻觅意中人。因女子参加者众,故名。盛行于湖北恩施、鹤峰、宣恩三县相邻地区。集会日期各地不同,有农历五月初三,七月十二或八月十五之别。

  • 步护赖部

    粟末靺鞨诸部之一。见“厥稽部”(2192页)。

  • 石抹明里

    1242—1310元初典膳官。契丹族。祖曷鲁,典内膳,为近臣。中统元年(1260),奉命侍皇太子真金。后随忽必烈北讨,论功,赐白金百两。至元二十八年(1291),为典膳令。成宗铁穆耳即位,加朝列大夫,

  • 伊克和卓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封建主。又称佛和卓、乌什和卓。多斯和卓裔,清二等台吉阿卜都尔璊祖父。初隶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统治时(1697—1727),因布拉呢敦兄弟被拘伊犁,为叶尔羌(今莎车)、喀什噶尔(今喀什)

  • 叙南等处蛮夷宣抚司

    土司名。古僰国地,唐戎州。贞观(627—649)初,徙治僰道(今四川宜宾市西南)。宋升为州,属东川路,后易名叙州,治所在登高山。元至元十二年(1275),郭汉杰以城归附。翌年,立安抚司,未几,以山城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