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张格尔之乱

张格尔之乱

清嘉道年间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反清叛乱。先后有4次。嘉庆二十五年(1820),张格尔(新疆喀什噶尔人,维吾尔族,幼居浩罕)纠集安集延阿哈呼里等百余人、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萨雅克部、冲噶巴什部等500余人,进犯图舒克塔什、喀浪奎、乌帕拉特卡伦,任意杀掠,并谋攻喀什噶尔(今喀什),为喀什噶尔领队大臣色普征额等所败,遁走。道光四年(1824)八月,复伙同塔什库尔干布鲁特人玛巴特依斯拉木、安集延人巴布占诡称投诚,进犯乌鲁克卡伦,为游击刘发恒击退,走塔什库尔干等地,继续招集无赖,以图再举。翌年,偕布鲁特兵歼喀什噶尔帮办大臣巴彦巴图于阿克密依特。六年(1826)六月,率浩罕及布鲁特兵,复自开齐路入境,裹胁维吾尔族众万余,分兵进攻喀什噶尔、叶尔羌(今莎车)。遣人至浩罕,请援于迈玛达里汗,约“割喀城酬劳”,相继陷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田4城,建立割据政权,自称“赛义德·张格尔·苏丹”。效法浩罕宫廷,建官立制,禁穿中国服装,妄图长期霸占南疆。嗣因在浑巴什河、柯尔坪、洋阿尔巴特、阿瓦巴特、喀什噶尔等战役中连遭惨败,被迫率少数亲随逃出卡外,流窜于木吉、阿赖等地。八年(1828)初,统兵由伊斯里克开齐潜入阿尔图什庄继续作乱,遭当地黑山派徒众狙击,逃喀尔铁盖山。被清军俘执,送北京处死,乱平。

猜你喜欢

  • 途思

    西域古城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元史·太祖本纪》及《圣武亲征录》作徒思。拉施特《史集》、《世界征服者史》、《多桑蒙古史》等皆记公元1220年,蒙古大将速不台追击花剌子模算端(王)摩诃末时经途思,

  • 陇川设治局

    见“陇川宣抚司”(1255页)。

  • 黑喇嘛

    蒙古地区对在家修行的喇嘛的俗称。凡俗家鳏夫寡妇,老后祝发,不入寺庙,不穿僧衣,不习经典,且专程皈佛,念珠诵号,心志亦虔者,通称之为“黑喇嘛”。清朝政府规定寺庙喇嘛的定额,对在册采取“度牒”的喇嘛,按规

  • 元遥

    北魏宗室。字太原。鲜卑元氏(拓跋氏)。京兆王元子推次子。以左卫将军从孝文帝南征,封饶阳男。景明(500—503)时,出任镇军将军、冀州刺史。为诸胡造籍,又令征税以充军用。胡人告之,遂坐除名,后昭雪为中

  • 门艺事件

    渤海国王大武艺挑起的与唐冲突。唐开元十年(722),黑水靺鞨遣使朝唐,唐任命其酋倪属利稽为勃利州刺史。十四年,唐以黑水靺鞨地置黑水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并派汉官为长史。渤海王大武艺时正“斥大土宇”,扩展

  • 乌力吉吉尔格勒

    参见“锡尼喇嘛”(2365页)。

  • 女古斡鲁朵

    见“兴圣宫”(915页)。

  • 高克恭

    1248—1310元朝大臣、画家、诗人。字敬彦、号房山。回回人。先世西域人。占籍大同,后居燕京(今北京)房山。幼承家教,勤于攻读。元世祖至元十年(1275),补工部令史,翌年入掾中书,迁授户部主事。二

  • 伏允

    ?—635隋代吐谷浑可汗。又作允伏,号步萨钵。※世伏弟。开皇十七年(597),兄被国人杀害,嗣立。遣使赴隋,表陈废立事,并请依吐谷浑“兄死妻嫂”风俗,娶嫂隋之光化公主为妻,获许。此后,与隋通好,“朝贡

  • 杀虎口

    关隘名。在今山西右玉县北部。长城要口之一。古名参合陉。《水经注》:“参合陉……北俗谓之仓鹤陉,道出其中,亦谓之参合口”。地当山西至内蒙古之咽喉,自古倚为要塞。明嘉靖中(1522—1566)筑杀虎堡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