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成衮扎布

成衮扎布

①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多罗郡王※固噜什喜次子。初授协理台吉,隶兄郡王多尔济阿喇布坦旗。康熙五十六年(1717),捐马助军征准噶尔部策妄阿喇布坦。五十八年(1719),清廷应其母请,析其兄人户别为一旗,授札萨克一等台吉。雍正九年(1731),随军征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从大将军傅尔丹驻科布多(今蒙古国吉尔格朗图)。后以托故私归,拒顺承亲王锡保命不返,命赴京候旨。十年(1732),以其庸懦,诏削职。②(?—1771)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车臣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札萨克一等台吉多尔济达什长子。雍正三年(1725)父卒,袭札萨克一等台吉。十年(1732),清军征准噶尔部于鄂尔浑河畔额尔德尼昭,以献马助军功,赐孔雀翎。同年,其部巴尔呼人叛窜俄罗斯,他率兵追擒之。乾隆二十年(1755),随军征准噶尔部达瓦齐于伊犁,受命督解驼马。二十一年,察和托辉特部青衮咱卜叛,严守军汛,以功赐公品级。 ③(?—1771)清代蒙古将领。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和硕亲王※策棱长子。康熙五十九年(1720),随清军征准噶尔,执宰桑贝坤。雍正十年(1732),参与额尔德尼昭(位于鄂尔浑河畔)战役,大败准部军,以功授一等台吉。乾隆元年(1736),封固山贝子,授所部副将军。奏请筑城驻兵防边。八年(1743),扈驾诣盛京,赐杏黄辔。十五年(1750),袭札萨克和硕亲王兼盟长。授定边左副将军。十七年(1752),谏言以喀尔喀兵2千驻守鄂尔浑和乌里雅苏台(今蒙古国扎布哈朗特),各部备兵以供听调。十八年,以杜尔伯特台吉车凌等率众附清,遣兵赴乌里雅苏台防准噶尔追兵。十九年,罢定边左副将军职,赴额尔齐斯督屯田。二十一年(1756),首发和托辉特部青衮咱卜叛事,复为定边左副将军,统师平叛。二十二年,授定边将军。统军征辉特部巴雅尔。数年统兵边防,多有战绩。

猜你喜欢

  • 粟末靺鞨

    唐代东北部族名。亦作涑沫靺鞨。靺鞨※粟末部壮大后的新称。原分布在今吉林省吉林市附近松花江上游地区(一说在吉林市北以下的松花江北流段两岸,或说在今辉发河、松花江和牡丹江上游一带),后经隋炀帝时和高丽国亡

  • 高南容

    渤海王国大臣。仕于大嵩璘和大元瑜为王时。唐元和四年(日本大同四年,809),康王大嵩璘死,元瑜继位,奉命以和部少卿兼和干苑使、开国子身份至日告哀并聘问。时逢日平城天皇丧,嵯峨天皇嗣立。翌年(日本弘仁元

  • 铁利部

    靺鞨诸部之一,后为黑水靺鞨16部中的一部。分布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附近。所在历来有多说:一说在伯力(前苏联哈巴罗夫斯克)附近;一说在前苏联犹太自治州境;一说距库页岛不远;也有比定在今黑龙江省挠力河以东、

  • 李鲁苏

    见“鲁苏”(2267页)。

  •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

    元代西藏地区名。因在西藏设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故称。包括当时的乌思(卫或前藏)、藏(后藏)、纳里(阿里)等三地区。《元史》世祖本纪称“乌思藏纳里速古儿孙”。《永乐大典》作“乌思藏

  • 阔阔

    1223—1262蒙古国大臣。字子清。蔑儿乞部人。世居不里罕哈里敦(即不儿罕山,今肯特山)。骁勇善骑射。自幼入侍忽必烈于藩邸。乃马真后三年(1244),奉忽必烈命师事王鹗受教。宪宗二年(1252),奉

  • 披勐

    傣语音译,意为部落神、勐神(地方神)。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傣族原始鬼神崇拜中的部落保护神。各勐均有之。一般为本勐历史上英雄人物或部落酋长化身,也有来源于当地最古老的村寨神或历史上被战败者的首领。祭祀称“灵

  • 纳印

    布依语音译,意为“掌印者的田”。旧时布依族部分地区残存的领主经济土地制度。流行于黔南罗甸县桑郎等地。改土归流前,为土官※亭目领有的“阴免田”。桑郎亭目王氏拥有6块印田,稻谷产量约120挑(每挑约折合5

  • 阿敦昂邦

    官名。满语音译。“阿敦”意为“牧群”,“昂邦”意为“大臣”。即清代内务府上驷院卿,设2员,正3品。参见“阿敦”(1198页)。

  • 鸡田州

    唐代在回纥地区建立的羁縻政权。※“六府七州”之一州。位于多览葛西北。以阿跌等部配合唐军灭薛延陀汗国,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467)置,以阿跌首领贺之为刺史。隶燕然都护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