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康赛
见“锵清”(2452页)。
见“锵清”(2452页)。
1935年4月新疆军阀盛世才提出的施政纲领。内容为:彻底厉行清廉;发展经济和提高文化;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全省动员努力春耕;便利交通;保持新疆永远为中国领土;反帝反法西斯和永久维持中苏亲善政策;建设新
回民学校名。地在山东济南市西关穆家东门清真寺内。创建于1925年4月26日。由该寺阿訇马松亭等共同发起创办。取“成德达才”之意。以“施行师范教育,以造就健全师资,启发回民意识,阐发回教(伊斯兰教)文化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札剌儿部分支之一。参见“札剌儿”(433页)。
见“爱猷识理达腊”(1899页)。
辽代对边防地区诸游牧民族户的称呼。又作乣户。亦称“边防乣户”。依本族旧俗从事生产,为辽守边。其衣食之源,全赖畜牧。绩毛饮湩,以为衣食。
清雍正初年青海和硕特部贵族反清叛乱。一称“癸卯之乱”。康熙五十六年(1717),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遣大策凌敦多布袭杀拉藏汗。清朝政府为“驱准保藏”,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春,合青海蒙古
1930年5月29日至6月12日由蒙藏委员会在南京召开蒙古会议通过,次年10月,经南京国民政府增删、修订公布。共37条。主要内容是:明确蒙古各盟部旗的法律地位,肯定盟旗为一级行政单位。旗隶于盟,各盟部
见“速檀”(1840页)。
槃瓠蛮一支的俗称。分布在武陵、长沙、庐江郡,杂处于五溪(指雄、、辰、酉、沅五溪)之内(在今湖南大部地区)。据干宝《晋纪》云:“糅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槃瓠。俗称‘赤髀
见“石鲁”(4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