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普兰迦尔宾行纪

普兰迦尔宾行纪

书名。一译《蒙古人的历史》。13世纪时天主教方济各会教士普兰·迦尔宾(P1ano Carpini,约1183—1252,意大利人)著。1卷。1245年,作者奉命携教皇英诺森四世致蒙古大汗信东行,次年四月抵伏尔加河蒙古军前,首谒拔都,七月,到达哈刺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大汗行宫昔剌斡尔朵,适蒙古诸王贵族在此举行推举贵由即大汗位大会,得预盛典,并亲见贵由。十一月,携贵由答教皇书循原路西归,1247年秋返里,向教皇提交出使报告,即此书。原书用拉丁文写成,分9章,记述蒙古地理、气候、人民生活习俗、政治军事状况及沿途见闻。是研究蒙古国早期历史和中西交通颇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有多种手抄本,流传甚广,现存五种,其中以13世纪末或14世纪初莱敦抄本被视为善本,1839年由法国达维札克出版。常见有道森编的英文本和前苏联莎斯契娜的俄文本。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吕浦译周良宵校注的《出使蒙古记》也收有这篇《行纪》。

猜你喜欢

  • 迪化城

    见“迪化”(1427页)。

  • 宰牙气

    明代蒙古官名。蒙古语音译。协助领主管理部落内外事务。王士琦※《三云筹俎考》称:“宰牙气,是主外国大事及本部落夷甲之事好人”。“好人”,蒙古语音译为“赛音库蒙”(赛音洪),意为大官、贵人、上等人,亦作“

  • 娅拜节

    壮语音译。亦译“哑摆节”。壮族节日。流行于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者宁、索乌一带。在每年夏历四月兔日举行。届时,集体集资买1头牛、2口猪、2只鸡和48尾鱼作祭品,前往娅拜山举行祭祀。男女老少均到场

  • 倓钱

    古蛮夷赎死罪钱名。“倓”同“赕”,蛮夷语音译。秦昭襄王(公元前307—前251年在位)时,有白虎与群虎在秦、蜀、巴、汉境内伤人、遂以重金募能杀白虎者。※板楯蛮以杀白虎有功。秦与之盟曰:蛮夷杀人者得以倓

  • 萌柱

    彝语音译。又作萌孜。意为随妻陪嫁而来的人。民主改革前,在四川凉山的普格、布拖、金阳一带归黑彝占有的安家奴隶,亦有些归白彝(官百姓)占有。其来源,多数是被抢劫、买卖而来的汉族或其他民族成员及经主子命其配

  • 天赞皇帝

    见“耶律贤”(1302页)。

  • 布露

    即“波路”(1516页)。

  • 完颜讹可

    ①(?—1232)金朝将领。又称“草火讹可”、“草讹可”。因好以草火燎俘虏,故名。女真族。完颜氏。护卫出身。宣宗兴定三年(1219)十一月,以同佥枢密院事行院事于河北。哀宗正大六年(1229)十二月,

  • 密龙事件

    民国年间彝、汉民众反抗法国不法传教士事件。1931—1933年间,法国传教士、四川马边县天主教司铎密龙(汉名谢纯爱)在挂灯坪一带以传教为名,肆意欺压、剥削当地彝、汉民众,并企图占据大片山林和河流,开办

  • 火烧勐腊土司衙门

    云南西双版纳勐腊(今云南勐腊)等地傣族人民的抗暴斗争。清咸丰九年(1859),勐腊、勐捧、勐醒、勐远等傣族地区久旱不雨,虫灾蔓延,禾苗枯死,收成大减,有的地方甚至颗粒不收。但勐腊土司和清政府官吏反而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