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朝鲜文

朝鲜文

我国朝鲜族使用的文字。朝鲜文创制以前,朝鲜族曾长期使用汉文,后来又借用汉字的音和义来拼写自己的语言,称为“吏读”。公元15世纪朝鲜开始创制适合自己的语言特点的文字。1444年由世宗李祹主持,在许多学者的参与下完成了这项工作,于1446年以“训民正音”为名颁布使用。至今,这一名称仍被一些人沿用,称现在的朝鲜文为“正音文字”。朝鲜文是一种音素文字。最初有28个字母,其中辅音字母17个、元音字母11个。辅音字母中,有5个是基本字母,其它辅音字母都是在这几个字母的基础上稍加变化而来的。元音字母有3个基本字母,其它则由这3个字母组合而成。在“训民正音”中,字母的排列顺序是辅音在前,元音在后。辅音字母按牙、舌、唇、齿、喉、半舌、半齿的顺序排列;元音字母按基本字母、初生字母、再生字母的顺序排列。“训民正音”选用了23个汉字代表字母的音值,但没有规定字母的名称。朝鲜文问世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和汉文、“吏读”同时使用。1527年崔世珍在《训蒙字会》中对“训民正音”作了改进,去掉一个辅音字母,规定了字母名称。19世纪末汉文和“吏读”停止使用,朝鲜文成为唯一正式的文字。1933年朝鲜语学会颁布《朝鲜语缀字法统一案》,增删了一些字母,正式规定了字母名称,规范了拼写法。1954年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对朝鲜文进行改进,取消了朝鲜文中过去一直夹用的汉字,重新修订了字母表,对拼写法的规范提出改进方案。现在我国朝鲜族使用的就是这种改进后的朝鲜文。南朝鲜仍在使用夹用汉字的朝鲜文。现行的朝鲜文有40个字母,其中19个表示辅音,21个表示元音。笔顺是先左后右,先上后下。拼写时以音节为单位,字形叠成方块状。字母没有大小写的区别。印刷体和手写体差别不大。在“训民正音”时代行款是从右到左竖写,现在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通行从左到右横写,南朝鲜横竖均可。

猜你喜欢

  • 出万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察罕山卫,并说清代黑龙江城(今爱珲)北有察罕峰。

  • 茅荆达坝

    隘口名。位于内蒙古赤峰市西南部,是赤峰地区通往承德、北京的咽喉要道。古道险隘,在交通、经济、军事上都占有重要位置。坝口呈马鞍形地貌,坚硬的花岗岩形成较高的山峰,相对较软的片麻岩则易被侵蚀,而形成隘口。

  • 雍吉烈

    即“弘吉剌”(644页)。

  • 邦泥定国

    西夏国号。景宗元昊天授礼法延祚六年(1043)与宋议和,以此国号上书于宋。有人认为是“白上(高)国”的汉译对音。

  • 内蒙古

    地区名。在蒙古高原南部,地处长城之北,大漠以南。为自商周至明、清,从匈奴到蒙古的北方游牧民族长期活动的场所。清统一该地区后,称内蒙古或漠南蒙古,行盟旗制度,置哲里木、卓索图、昭乌达、锡林郭勒、乌兰察布

  • 卡伦侍卫

    清廷遣※侍卫充新疆驻守卡伦领班人。此制始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例由京城禁廷一、二、三等侍卫及护军参领等派出,给予行装、生活资助,三年更换一次。如塔尔巴哈台配备12员,乌什配备11员。二十八年,叶

  • 额勒登保

    1748—1805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瓜尔佳氏,世居吉林乌拉。字珠轩。乾隆三十三年(1768),以马甲随征缅甸。三十八年(1773),随军镇压金川土司叛乱。四十年,因功擢三等侍卫。金川平,叙功,赐

  • 卜古可汗城

    见“斡耳朵八里”(2428页)。

  • 绝奴部

    高句骊族5部之一。亦称北部或后部。5部按分布方位以东、西、南、北、内命部名,该部为北部。其分布区当在今流经吉林、辽宁2省的浑江以北地。高句骊国王世从其部选女婚配,因“加古邹之号”。贞观十九年(645)

  • 斯日

    云南永宁纳西族以母系血缘为纽带结成的集团,相当于女儿氏族。纳西语音译,意为“一个根骨的人”、“一个根根的血缘”。每一集团的人数从50—60到100人左右不等。曾是独立的经济单位。解放前,经济职能已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