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李英

李英

①(?—1215)金末官员。渤海族遗裔。字子贤。先世于渤海国亡后被辽迁置辽阳(今辽宁辽阳市),金代又被徙益都府(治今山东益都县)。明昌五年(1194)进士。历官淳化主簿、登州军事判官、封丘县令、通远县令、尚书省令史、吏部主事。贞祐元年(1213),摄左司都事,迁监察御史,又为右副元帅术虎高琪经历官。上书高琪,陈述居庸关当蒙古南下之冲,对中都(今北京市)至为重要,望朝廷遣官节制。高琪奏其书,旋授尚书工部员外郎,充宣差都提控,负责守居庸等关隘。二年正月,与壮士李雄等出城,招募万余人,乘蒙古兵北撤,时时出兵邀击,被创,召还。迁翰林待制,又献十策,大意为:居中土以镇四方,委亲贤以守中郡,立藩屏以固关隘,集人力而防不虞,养马力以助军威,爱禾稼以结民心,明赏罚以劝百官,选守令以复郡县,并州县以省民力。颇施行之。宣宗南迁时,为御前经历官。历迁国子祭酒、宣差提控陇右边事、御史中丞。向宣宗进言,应激浊扬清,奖进人材,被采纳。蒙古兵围中都久,自清州(今河北青县)督粮运救中都。三年三月十六日,与蒙古兵遇于霸州(今河北霸县),败死,追赠通奉大夫,谥刚贞。 ②(?—1442)明朝将领。土族。西宁卫指挥佥事李南哥之子。永乐四年(1406),受命袭父职。七年(1409),因率众扈从北征有功,晋指挥同知。十年(1412),以讨老的罕功,擢都指挥佥事。时因番僧张答里麻肆恶,屡劫掠西番贡使,交通“外域”,滋扰道路,籍其家,将其处死。十二年,从明军北征,直至土拉河流域。二十二年(1424),复随朱棣亲征,晋都指挥同知。旋以中官乔来喜、邓诚奉命使西域返,于安定、曲先遭劫掠,受命偕土官康寿等进讨。师越昆仑山数百里,直至雅令阔,败安定指挥哈三孙散哥等众,缴获牲畜14万。诏命入朝,受嘉奖,擢右府左都督。宣德四年(1429,一作二年,1427),正月,封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禄1100石,本身免一死,追封三代。因恃功骄横,多行不法,招纳逃户,置庄垦田,巧取豪夺,草菅人命,宣德六年被告发,囚于狱。英宗即位后,以其功,令革爵闲住。正统七年十月病故。

猜你喜欢

  • 杨再成

    元代苗族教育家。湖南城步(今城步县)人。约皇庆元年(1312),在城步创办儒林书院。促进城步苗区渐兴儒道文风,影响甚大,对传播汉文化,教育苗民子弟,有重大贡献。

  • 杨纂

    东晋时前仇池国君主。一名杨德。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仇池公※杨世之子。东晋太和五年(370),父卒,继位,与叔宁东将军、武都太守杨统争位。遣使至晋,被封为平羌校尉、秦州刺史、仇池公。与前秦

  • 血古只

    见“穴骨只”(630页)。

  • 五护陀罗尼

    藏传佛教名词术语。《元史·释老传》载:西番僧“若岁时祝厘祷祠之常,号称好事者”,“自曰收札沙剌,华言五护陀罗尼经也。”举行法事时诵此经文,以祈愿对自身、喇嘛、父、母,朋友五方求得佑护。

  • 神鼎

    后凉后主建康公吕隆年号。401—403年,凡3年。

  • 克什克腾庙

    内蒙古召庙名。清初由席力图喇嘛一世来克什克腾旗建立,建庙具体时间不详。汉式建筑,规模不大,常住喇嘛不超过60人。由旗衙门给寺庙定额的喇嘛发给俸禄。席力图喇嘛一世圆寂后,旗札萨克之子成为转世灵童,该旗世

  • 兰轩主人

    清代满族女诗人。慎贝勒图公女之孙嵩山妻,都统能泰母。以子贵封一品夫人。著有《兰轩诗》。

  • 后堡

    见“保惠城”(1682页)。

  • 多伦喇嘛印务处

    清代管理多伦诺尔寺庙的机构。主要管辖汇宗寺、善因寺以及13处佛仓、10处官仓,有徒众数千。康熙四十四年(1705),任命章嘉呼图克图为多伦喇嘛印务处札萨克喇嘛。设印务德木齐;光绪四年(1878)复添设

  • 议榔

    苗族民间议事会。类似古代※门款制。亦称勾夯、春酒会、里社会议、丛会、埋岩会议等。各地名称不同,性质基本相似。源于氏族议事会,亦是继氏族公社解体后沿袭其旧有的民主选制度而产生的地缘性榔款组织。氏族每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