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柯耳鲁地

柯耳鲁地

古代柯耳鲁族分布地区。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在察合台后王笃来帖木儿封地内。柯耳鲁即《旧唐书》歌罗禄,《新唐书》葛逻禄,《西天路竟》割鹿,《宋史》割禄,《元史》哈刺鲁、哈鲁、匣剌鲁、罕禄鲁,《元朝秘史》合儿鲁兀,黄溍《太傅文安忠宪王家传》哈儿鲁,《辍耕录》苦里鲁。突厥之一支。唐初分布在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西北,金山(阿尔泰山)之西,即在今新疆准噶尔盆地一带。至德(756—757)后,葛逻禄浸盛,与回纥争强,徙西突厥十姓可汗故地,尽有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托克玛克附近)、怛逻斯(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江布尔)诸城。北宋初,葛逻禄与西迁的回鹘等族同建喀喇汗朝。12世纪时属西辽。成吉思汗六年(1211),西域哈剌鲁部主阿昔兰罕归降蒙古。《世界征服者史》称阿昔兰罕为海押立(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帕耳城西)的阿儿思兰汗。《多桑蒙古史》称:“突厥哈剌鲁部长海押立王阿儿思兰汗”。元《经世大典图》置柯耳鲁地于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县西北境)西北。元代柯耳鲁地当在阿力麻里西北,以海押立为中心的地区。

猜你喜欢

  • 效功种羌

    ※东羌的一支。元初四年(117),汉中郎将任尚募其首领号封刺杀羌民起义政权天子※零昌,得封为羌王。起义军从此瓦解。

  • 蒙古杖鼓

    蒙古族传统打击乐器。亦称蒙古细腰鼓。源于汉、魏时期,宋代陈旸《乐书》载:“杖鼓、腰鼓、汉魏用之,大者以瓦,小者以木类,皆广首纤腹”。敦煌石窟北魏壁画和云岗石窟北魏雕刻中有较多演奏杖鼓的场面。后传至蒙古

  • 宣慰司经历

    官名。为宣慰使属员。职掌衙门案牍和管辖吏员,处理官府日常事务。元代秩从六品,明代为从七品。参见“宣慰使”(1747页)。

  • 硕塞

    1628—1654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子。母叶赫纳喇氏。顺治元年(1644),封多罗承泽郡王。从豫亲王多铎追击李自成义军,战于潼关。二年,俘明福王朱由崧于南京。三年,从征蒙古

  • 乌春

    ①温都部首领。女真族。居阿跋斯水(今牡丹江安图县至敦化县流段)一带。初以锻铁为业,后因岁欠,率部众归乌古迺(景祖),加入生女真部落联盟。既而乌古迺知其遇事果敢善断,命为本部长,送归旧部。辽道宗咸雍十年

  • 刘嵩

    北魏大臣。字阿龙。匈奴独孤部人。东雍州刺史※刘乞归之子。原居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后徙河南洛阳(今洛阳市)。宣武帝(499—515年在位)时,任给事。请疏黄河,以通漕运,授龙门都将。以历年功不就,

  • 钦叉

    即“钦察”①(1667页)。

  • 倭变事略

    书名。明代朱九德撰。成书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编年体。按时序记载三十二年(1553)至三十八年间所耳闻目睹倭寇骚扰闽、浙、苏、松诸地情况及明军与各族人民共同抗倭经过。书中提及湖广土兵抗击倭寇过程

  • 俟利莫何

    见“俟利”(1690页)。

  • 朵甘卫都指挥使司

    明代藏区官署名。洪武七年(1374)七月,由卫指挥使司升置,辖地范围仍旧,即今甘、青、川广大藏区。按明初建置例,设都指挥使2员、正二品;都指挥同知2员,从二品;都指挥佥事4员,正三品。因地处边疆少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