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殊域周咨录

殊域周咨录

书名。明严从简撰。24卷。约成书于万历二年(1574),从简任行人司。曾出使周边族国,对“殊域”情况甚为关注,辑录档案资料而成。内容主要是周边各族的情况及与中原王朝的关系等,详于当时时事,而略于古事。如卷9《南蛮诸国》后,有《云南百夷》篇,述麓川之战及以后木邦、猛密、孟养、缅甸诸土司事,尤详于嘉靖初年处置诸部纠葛。足补《明史·土司传》之缺略。又如卷24,记述了东北地区各支女真人的社会生产、习俗等。篇末略记孟密、车里、木邦、老挝、缅甸、八募、干崖、南甸、镇康、者乐、芒市、腾冲诸境之风俗、山川、物产,然多见于《正德云南志》。今常见者有1920年故宫博物院排印本。对研究明代诸少数民族的历史有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 握槊

    古代博戏。原属胡俗,相传于南北朝时,由天竺传入。《魏书·蒋少游传》云:高祖时有“赵国李幼序、洛阳丘何奴并工握槊。此盖胡戏,近入中国。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也”。

  • 曷多汗

    ?—394东晋南北朝时期柔然贵族。郁久闾氏。柔然西部首领※緼纥提幼子、※社仑弟。原与父兄率部居柔然西部,服属鲜卑拓跋部。拓跋什翼犍(320—376)卒后,与父兄趁机脱离拓跋部,投附刘卫辰(夏主赫连勃勃

  • 乌什卡

    见“奥德玛发”(2254页)。

  • 蒙古卫拉特法典

    简称“卫拉特法典”。蒙古语称之为“察津·必扯克”(法典、法律文献之意)。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1640),巴图尔珲台吉、札萨克图汗等召集卫拉特、喀尔喀各部封建主会盟塔尔巴哈台(今塔城。一说会盟于札

  • 相温

    见“详稳”(1536页)。

  • 西汉匈奴王。汉景帝中元三年(前147)与于军等率众归附汉朝,受隆重礼遇,被封为桓侯。食邑于易县,属涿郡。

  • 和廷彪

    1681—1910清代纳西族爱国将领和诗人。字虎臣。云南丽江白华人。总兵※和耀曾之子。出身将门,性刚强,富正义感,好读诗文。光绪十一年(1885),以北京大兴籍贡生科试中举。历任浙江长林盐道使,广东清

  • 阿思哈尼哈番

    满语音译。清代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中勋臣封爵之一。分三等。后金天命五年(1620),分世爵之一—副将为三等。天聪八年(1634),遵满洲旧俗,统改八旗官爵汉名为满名,以一、二、三等副将对等改称为一、二

  • 伊希丹毕札拉参

    即“伊希丹毕坚赞”(812页)。

  • 戴辣

    契丹语,意“烧甲”。契丹族对“小春节”(十月十五日)的称谓。每年十月,契丹五京进奉纸造小衣甲、枪刀、器械各1万副,至十五日,将其堆垛,契丹皇帝率臣僚望祭木叶山(相传族源神地),奠酒,用契丹字书状一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