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永北起义

永北起义

①清代云南傈僳族农民抗清斗争。道光元年(1821)正月初,云南永北直隶厅(治今永胜)公母寨傈僳族农民,为反抗境内白族高氏等封建土司的不断抽租夺佃、苛派及汉族地主、商人的大量兼并土地和高利贷剥削,以唐贵、傅添贵为首举行武装起义。义军攻击各寨地主及土司住地,将所获土地及财物分给当地傈僳、汉、彝、回等族群众。各族纷起响应,拥众万余人,攻占永北、大姚等地,并建立农民政权,公推唐贵为“地王”。由于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官军分路镇压,加之义军内部发生分裂,同年三月,大姚义军失败。不久,唐贵及傅添贵亦相继牺牲。九月,起义失败。事后,清廷鉴于民愤甚大,被迫在政治、经济上采取若干缓和措施,赎回傈僳等族佃耕的土地,减轻一些土司的苛派勒索,并惩治一批贪暴官吏。 ②清末永北傈僳族抗清斗争。光绪二十年(1894)二月,由于永北直隶厅同知姜瑞鸿及土知州高履坤(白族)暴虐无度,鱼洞坡傈僳族群众在丁洪贵、谷老四、阿路子领导下,再次掀起反清反土司斗争。永北、盐源、会理等地傈僳、彝、苗、回、普米、纳西等族农民纷纷加入义军,旬日之间,聚众数千,杀死土知州高履坤全家,焚毁土司衙署。不久,遭云贵总督王文绍军镇压,丁洪贵、谷老四先后牺牲。阿路子在东山九地扩大队伍继续与官军战斗,清廷加派重兵“会剿”。五月中旬,阿路子被俘牺牲,起义失败。事后,同知“姜瑞鸿以贪婪无厌,激变边民,贻害地方”罪被革职。高履坤全家被起义军所杀,“后继无人”,高氏家族在当地的封建世袭统治自此也告崩溃。

猜你喜欢

  • 泰出

    见“塔出”(2155页)。

  • 张耀堂起义

    近代四川西昌等地彝汉人民的反清斗争。清宣统三年(1911)十一月初,四川西昌县民团十三团团总张耀堂,在辛亥革命、四川保路运动的影响下,又受到“三平先生”(即在成都就学的同盟会会员王西平、刘次平,西昌保

  • 毕贺咄叶护

    见“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5页)。

  • 文武皇帝

    见“耶律宗真”(1315页)。

  • 裕德

    ?—1905清朝大臣。字寿田,号少云。满洲正白旗人。喜塔腊氏。湖北巡抚崇伦之子。同治(1862—1874)年间举人,累迁员外郎上行走。光绪二年(1876)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三年,授编修。五年,充文

  • 禄东赞

    ?—667吐蕃王朝大伦(大臣)。又作薛禄东赞、蒆禄东赞;藏籍称噶尔·东赞宇松。蒆氏,一作薛氏。不识文记,性明毅,善用兵,参与吐蕃军政大计,“吐蕃之并诸羌,雄霸本土,多其谋也。”吐蕃首次清查田亩,划分奴

  • 贤王

    即“屠耆王”(2133页)。

  • 巴雅尔堪布

    又作“巴雅米纳堪布”。清代西藏高僧。巴雅尔系蒙语,有“礼仪”之义。多以传达清中央与西藏地方间政令为己任。如十世达赖时之堪布,曾随清驻藏大臣文干等依清朝所定“金瓶掣签”制,择定十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后奉

  • 谿涅

    藏语音译。见“谿堆”(2599页)。

  • 爨宝子碑

    东晋时云南碑刻。因比南朝刘宋时的※爨龙颜碑小,故俗称小爨碑,亦合称两爨碑。安帝义熙元年(405)立。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在云南南宁(今曲靖)南70里扬旗田出土。咸丰二年(1852)移置城内武侯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