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王庭筠

王庭筠

(1156或1151—1202) 金著名诗人、书画家。字子端,又以读书处黄华山自号。渤海族遗裔。先世于渤海国亡后被辽迁居辰州熊岳县(县治故址在今辽宁盖县)。金节度使※王政孙,翰林直学士王遵古子。7岁学诗,11岁能赋全题,为大定十六年(1176)进士。授恩州军事判官。临政,郡民邹四谋不轨,逃匿,以计捕之,免捕千余人,坐罪者仅12人。后调任馆陶主簿。因文佳才高,明昌三年(1192)召为应奉翰林文字,五年,迁翰林修撰。越一年,因赵秉文上书事坐罪,削官解职。后历任郑州防御判官等。泰和元年(1201),复为翰林修撰。扈从秋山,应制赋诗30余首,获金章宗赞誉。二年卒,终年47岁(一作52岁)。其人仪表秀伟,平易近人。世人以“知人”誉之,所荐赵秉文、冯璧、李纯甫,皆成一时名士。善诗文,有《辨》10卷、文集40卷,《中州集》中收有其诗、词、文。亦工书画,书法学米元章,画精山水墨竹。生3子,皆早卒。以弟次子王万庆为后,仕至行省右司郎中,亦能诗善书。

猜你喜欢

  • 雅卡皮罗

    哈尼语音译。意为“祭祀谷神”。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一种万物有灵崇拜。每年五月的某日,由村寨宗教头人“最玛”率领群众到河边祭龙(谷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毕,由“最玛”带头播种,其后各户才能进行播

  • 阿宝

    ?—1739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清多罗贝勒※和啰理第三子。康熙四十三年(1704),娶和硕格格,封和硕额驸,赐第京师。四十八年(1709),袭父爵。五十四年(1715),以准噶尔部策

  • 海乙寺制

    中国伊斯兰教的一种制度。清同治(1862—1874)年间由阿拉伯、中亚等地传入,行于甘肃、宁夏、青海等回族地区。“海乙”或译“罕义”,阿拉伯语意为“大的”、“总的”、“中心”。即由一个“海乙”(大)寺

  • 平定西藏纪功碑

    刻石。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李鳞题。刻于拉萨布达拉东山崖上。记述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政府遣满、汉官兵护送达赖喇嘛入藏,沿途备受僧俗人众欢迎,及平逆将军延信统兵击败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军三次袭营

  • 渤海国志长编

    书名。金毓黻(1887—1962,字静庵,号千华山民)著。书成于甲戌年(1934),凡20卷。有千华山馆、1977年汉城太学社和台北文海出版社本。卷1与卷2为《总略》,卷1为元以前汉文献中渤海史料摘编

  • 雒越

    见“骆越”(1782页)。

  • 索南达吉

    清代西藏贵族。后藏托布加拉日岗地方人。藏族。八世达赖喇嘛※强白嘉措之父。为六世班禅家族之亲属。乾隆二十三年(1758),其子被确认为七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后,清朝按例封其为公爵,噶厦照例赐庄园、百姓,成

  • 埃文基

    见“鄂温克族”(2053页)。

  • 合剌思八斡节而

    即“乞剌斯八斡节儿”(126页)。

  • 议政王

    官名。清帝任命宗室贵族以议军国之事。天命七年(1622),太祖努尔哈赤以其子侄8人为8和硕贝勒,共议国政,是所谓八固山议政王。天聪间(1627—1635),议政贝勒(王)多达12人,以率八旗大臣,共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