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白族调

白族调

白族传统民歌短调。或称白曲。以白语演唱,不同于以汉语演唱的对口山歌。有严谨的格式和韵律。最常见的格式为每首八句,分两个乐段,以“三七七五、七七七五”的形式组成,即头一句为3个音节,二、三、五、六、七句为7个字,四、八句为5个字。演唱时,以头句为调引(或称曲子头、曲名、曲姓等),八句后加上“哎咦约”、“哎咦约荷海海”等尾音。以调引为韵,共36韵,韵押在偶句的尾字上。亦有“七七七五、七七七五”“七三五、七七七五”等格式,后者韵押在奇句的尾字上。不同地区格式和曲调有所不同,通常分为大理白族调、剑川洱源白族调、洱源西山调、鹤庆西山民歌、元江白族民歌等,各地又有种种曲调,另具一格。剑川白族调以三弦伴奏,海东调以唢呐配奏过门。亦有以吹树叶伴奏者。可独唱、对唱和齐唱。唱词多即兴编制,灵活多变,妙趣横生。内容反映生产、生活、阶级斗争,更多的是抒发男女之间纯真的爱情。山间、地头、民族节日,随处可见可闻。

猜你喜欢

  • 萨玛尔达嘎

    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旧葬俗之一。主要流行于阿拉善一带。蒙古语,意谓“坐棺”。凡地位较高台吉逝世,须以棺收殓,使坐其中,施行火葬。尸体焚化后,检其骨灰,用布包好,或以瓦罐盛之,存放于定远营内南北2寺,或择

  • 北凉哀王

    见“沮渠牧犍”(1512页)。

  • 内大臣

    清代供职君侧的大臣。侍卫处置此,凡6员,秩一品。此缺,有奉特旨补授,亦有将散秩大臣、八旗都统、前锋及护军统领、各省满洲将军等职名开列以供皇帝挑选者。如将该大臣放补将军、总督者,其内大臣事务另行简选以“

  • 回霸

    ①辽朝对部分女真人的称呼。一作回跋、回拔、回怕里。因居住地中心在回跋江(或称回怕川、晦发川,今辉发河)故名。来源于黑水靺鞨。初分布在辽咸州(治今辽宁开原县老城镇)东北,粟沫江(今第二松花江)以南地区;

  • 跳牌

    见“跳丧”(2358页)。

  • 房谟

    北魏、东魏官员。字敬放。河南洛阳人。其先世代(治今河北蔚县西南)人,鲜卑屋引氏(后改为房氏,一说屋引氏乃高车之遗族,后归西部鲜卑)。正光(520—525)末,历任昌平、代郡太守。及六镇起义,率部人入九

  • 兀速

    即“乌斯”(330页)。

  • 代买米地

    清代内蒙古土默特地区以所收租银购买粮米而充军需的土地。乾隆三十七年(1772),由土默特旗内拨出归化、萨拉齐、和林格尔、清水河、托克托五厅土地1590余顷出租,每年征收租银3500两,将所征租银交绥远

  • 吉雅泰

    1901—1968又化名吉岱峰、王西、赵福等。内蒙古土默特旗三两村人,蒙古族。8岁起读私塾,1915年入土默特高等学堂。“五四”时期在归绥(今呼和浩特)参加和领导学生反帝爱国运动。1920年入归绥中学

  • 科尔沁右翼中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南部,邻接吉林省。札萨克驻巴音和硕(一作巴烟和邵)南塔克禅,会盟于哲里木盟。其地明初属福余外卫,以兀良哈首领为都指挥,后自立,号科尔沁。明末,与后金接壤,相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