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长城遗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原秦、赵、燕长城的基础上修筑。构筑愿因地而异,山上用石垒,平地用土夯。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小佘太地区,还保存着用石头垒的秦长城遗迹。赤峰以北的长城或石砌或土筑痕迹非常清楚。在奈曼旗、库伦旗境内的长城遗迹,全系夯土筑墙,现存底宽6—8米,残高1—2米。在山巅上设烽火台,一般用石头垒成,有的四周还筑有围墙,时称亭烽。长城以南设有城障,土筑城墙。城较小,如固阳县三元古城,城周约2公里,乌拉特前旗增龙昌古城,城围约1.5公里。长城内外,峰峦起伏,烽燧相望,城碍磁隘相连。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原秦、赵、燕长城的基础上修筑。构筑愿因地而异,山上用石垒,平地用土夯。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小佘太地区,还保存着用石头垒的秦长城遗迹。赤峰以北的长城或石砌或土筑痕迹非常清楚。在奈曼旗、库伦旗境内的长城遗迹,全系夯土筑墙,现存底宽6—8米,残高1—2米。在山巅上设烽火台,一般用石头垒成,有的四周还筑有围墙,时称亭烽。长城以南设有城障,土筑城墙。城较小,如固阳县三元古城,城周约2公里,乌拉特前旗增龙昌古城,城围约1.5公里。长城内外,峰峦起伏,烽燧相望,城碍磁隘相连。
渤海国第九世王大明忠的谥号。明忠于唐贞元十三年(818,亦作十二年)死后,其国未报请唐王朝私自加此谥号。详见“大明忠”(83页)。
宋代党项首领。投附宋朝为官。善制弓弩,宋熙宁年间(1068—1077),向宋献偏架弩。是弩上设镫,以镫距地而张之,可射300步,能洞穿重札,谓之“神臂弓”。其官至防御使、团练使。诸子皆以骁勇雄于西边。
见“阇阇干”(2105页)。
见“吐贺真”(767页)。
明彝族土官名。明洪武十四年(1381),元代世袭女土官实哲归明。次年,改乌蒙路为府。十六年,其地由云南所属划隶四川布政使司。是年,阿普进京朝觐,贡方物,授乌蒙府(今云南昭通市)土官知府。在京病故。建文
苗族古歌。流传于贵州东南部地区。全歌以问答叙事形式阐述人类起源的故事。似产生于苗族氏族公社向农村公社过渡时期,从已出现理老、※游方、农耕、饲养家禽、纺织、造房等概念看,略带有后来加工成分。全歌约200
见“㑽让”(2369页)。
见“拽剌”(1620页)。
见“罗武”(1415页)。
唐末吉州土官。吉州(今江西吉安)庐陵赤石洞蛮首领。曾为胥吏,因蓄有大志,辞职归农,在家乡王岭山破家鬻产,打造刀枪,制作甲胄,与兄弟倡率义师,以自卫乡里为名,招收武勇之士500余人。立偏裨,设号令,雄踞